第358頁(第1/2 頁)
唐林想要變更酒法,由百姓拿著糧食前往官府釀造酒水,只是要根據數量給官府一筆釀造費,之後這批酒水就歸百姓自由買賣,只取商稅不再取酒稅。
當然也可以直接買酒麴自己釀製,但是酒麴的價格要更貴一點,而且在買的時候要先說清楚打算釀造多少酒,然後收錢。
而這中間也有個問題,就是釀酒的種類,唐林將上面的各類酒分為四種,為黃酒、藥酒、白酒和果酒。
百姓們常喝的就是黃酒中的濁酒,偶爾藥酒也會有,但是後面兩種不常有。
士大夫常喝果酒,而白酒很少見到,不過有酒匠知道釀造方法。
隨後唐林開始寫奏章,這個酒法的改革並不觸及旁人的利益,世家雖然也釀酒,但是很少會光明正大的販賣酒。
畢竟酒和鹽不一樣,鹽是百姓必須的,而且價格在濁酒之上,更好攜帶。
而酒官府有賣不說,百姓也能自己釀造一點,雖然不能太多,但是自家喝是足夠了。
至於釀好酒賣給酒館,那更不可行,酒都是有數的,好酒更是,這酒館賣的酒不對了,官府自然能察覺到。
而且現在世家明顯有別的事情,所以對於酒水之事不會有太多關注。
皇太孫看到奏章後,便去了泰安帝寢宮,將這封奏章讀給皇祖父聽,泰安帝閉著眼睛,想了一會兒就覺得有點累了,不過還是努力聽著。
「皇祖父,你覺得可行嗎?」紀宇澤問道。
「可以,沒想到唐卿會從酒水下手,此事一成,日後寧朝的歲入應該能高上不少。」泰安帝說的極慢。
他的身體去年就不對了,醫官們都來診治過,藥也吃了,但精神還是不好,想要睡覺。
有的時候還會無緣無故的頭疼,所以,他才會將政事都交給阿澤,讓他早早接觸,以防萬一。
「皇祖父,孫兒也是這般認為的。」紀宇澤說道。
隨後他又同泰安帝講了最近朝堂中發生的事情,他知道皇祖父十分關心朝堂,既然看不了奏章,那他就講給皇祖父聽。
得到批准後,唐林讓各府司戶還有各縣的酒務將該地能釀造的酒麴名錄寫上一份,並且定好釀酒錢,還要寫上為何定這個價錢的理由,在二月中旬遞交上來。
拿到各地的酒麴名錄後,唐林比較著,發現黃酒的價格差不多,清酒和濁酒的價格不一,主要是釀造工藝上的區別。
藥酒也有,但是價格昂貴,白酒比較少,只有少數的府會做。
種類最多的就是果酒了,南北方的果酒不一樣,南方有荔枝酒,北方有葡萄酒,就是這個價錢甚是感人,一般人還真吃不起。
也對,現在水果貴,成本高,技術難,釀成酒價格更貴。
想起水果,唐林就想到永興府的西瓜,雖然現在其他地方也在種,但是遠不如永興府的好吃,等過幾月西瓜熟了,得派人去買一批。
將自己的思緒收回來,想到制酒工藝,現在這工藝都是掌握在酒匠手裡,連繫統的書都少有。
唐林先去皇城的萬書閣,請裡面的內侍幫忙找釀酒的書。
他又去跟工部王尚書商談,若是用賞銀的方法,請酒匠分享釀酒技藝是否可行?
對此,王尚書覺得唐林異想天開,哪個酒匠會將這傳家的本事分享給旁人,這可是人家安身立命的本事,絕對不可能。
之後唐林想起自己以前在永興府時對待郎中的方法,以財動人不行,那要是以技術呢?
唐林先將自己釀製成功過的酒方寫下,釀製方法也寫下,還是不太夠,想起老師家裡那一堆書,便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