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2/2 頁)
。伊拉克獨立後的風雨歷程表明,它在呼喚一位強有力的鐵腕人物出現,首先要將這個散亂不堪的國家整合成形,然後才談得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振興。從某種意義上說,伊拉克幾十年混亂不堪的時勢造就了薩達姆這位&ldo;英雄&rdo;,他的出現倒也算得上是應運而生。
薩達姆的雄心和悲劇(3)
薩達姆一腳踏進政治,一亮相就是一位鐵血人物。1957年,剛滿20歲的薩達姆在伊拉克國內反西方、反費薩爾王朝的風潮中加入復興社會黨。不久,因涉嫌參與刺殺活動被捕入獄,後獲釋。1958年,軍方背景的卡賽姆在復興社會黨支援下政變上臺,推翻費薩爾王朝,廢除君主制,成立伊拉克共和國。但是,站在反西方、反費薩爾王朝鬥爭第一線的復興社會黨未能分得政變果實。1959年10月,復興社會黨成立五人暗殺小組,決心搞掉卡賽姆。薩達姆是五人暗殺小組成員之一,行刺未遂,薩達姆左腿中彈,他用匕首挑出子彈,在寒冷的夜晚遊過底格里斯河,逃出巴格達,輾轉逃到敘利亞,逃到開羅,遭通緝,被缺席判死刑。1963年2月,復興社會黨再次聯合軍方力量發動政變,終於將卡賽姆殺掉。但不久,政變上臺的軍方新總統阿里夫又將復興社會黨排擠出政府。五年後,復興社會黨又一次聯合軍方力量發動政變,一舉奪取政權。政變總指揮貝克爾當上了總統,薩達姆在政變中帶領坦克攻進總統府,成為黨內二把手,輔佐貝克爾執政11年,為伊拉克的發展打下了一定基礎。1979年7月16日,貝克爾隱退,將權力交給了薩達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