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第2/3 頁)
一個個怙勢立威,挾權縱慾,排除異己,諂媚上司,其直接後果,就是皇上的愛民之心得不到貫徹,老百姓的疾苦得不到疏導籲救。上下阻隔,人心不暢,出現了這種局面,身為宰輔不去大刀闊斧清除弊政,而是謹小慎微去博一個虛偽的官心,那國家的政權、廟堂的神器,豈不成了好好先生手中的玩物麼!我既身居宰相,當以天下為公,豈能懷婦人之仁?但楊博顯然不同意這個說法:「叔大,君恩浩蕩無遠弗屆。民有福祉,官亦應有福祉,身為宰輔為百官謀點利益,怎麼能說是婦人之仁呢?」
張居正走到几案前,抽出兩張紙遞給楊博:「博老,你看看這兩首打油詩。」
楊博接過念道:
一部五尚書,
三公六十餘。
侍郎都御史,
多似景山豬。
再念第二張:
漫道小民度命難,
只怪當官都姓貪。
而今君看長安道,
不見青天只見官。
唸完問:「叔大,這是從哪兒弄來的順口溜?」
張居正道:「這是民謠!大凡國運盛衰,官場清濁,民心向背,都可以從老百姓口頭相傳的歌謠,也就是您所說的順口溜中看得出來。」
第十二章 胡猻傳信(7)
楊博笑道:「京城天子腳下的龍袖驕民,比之外省,一張嘴也格外尖刻。什麼『一部五尚書,三公六十餘』,這分明是譏刺高拱在位時賞典太濫。高拱不斷給人升官晉爵,本意是籠絡人心,結果弄出了一大批秩高祿厚的閒官,如此說來這幾句順口溜也算是言中有物。至於第二首,說什麼當官的都姓貪,長安道上不見青天只見官,此語有失偏頗。」張居正道:「偏則偏矣,但絕非捕風捉影,老百姓盼清官,把清官比作青天,自古皆然。但歷朝歷代,清官莫不都是寥若晨星。我大明開國洪武皇帝,吏治極嚴,那時有一個戶部主事貪汙了十兩銀子,被人告發,洪武帝下旨給他處以剝皮的極刑。可是現在呢?連一個吏員都稱不上的公門皂隸,辦趟差也不止敲人家十兩銀子。博老您想一想,這些銀子後頭,藏了多少敲肝吸髓的貪墨劣跡。又有多少老百姓,被敲榨得家破人亡貧無立錐之地。今日國庫空虛、官場腐敗,如果再拖延下去,必然政權不保社稷傾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