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看房記(第2/3 頁)
乃是一對三十來歲的壯年夫妻,外加一個五六歲小女童。
曾先生聲音突然小了許多,眼神躲閃的對秦德威介紹說:“此乃郝大年夫妻,都是上家房主留下的僕役。無處可去,就先收留了。”
只想蹭個住處、只有發財計劃還沒有變現的秦德威:“”
住在這裡的意思,就是要把附屬僕役都養起來嗎?
一下子冒出兩大一小三口人,再加上柳月,就是四口人!對了,還有自己這個打算自立門戶當老爺的,一共五口人,怎麼養?怎麼養?
他現在終於開始有理由懷疑,曾先生這是過度消費之後,想甩鍋了,此時秦德威真的有拔腿就走的衝動。
怎麼看怎麼濃眉大眼的曾先生突然拉住了秦德威,招呼著:“先看房子,先看房子!”
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很簡單的格局,只站在院中基本就能一目瞭然。正房三間,中間是廳,左右是臥室書房。
東西廂各有兩間,西廂有一間是郝大年夫妻住處,另一間空置待用。東廂是廚房和雜物房。
一眼看去,就是這樣了。
秦德威忍不住質疑道:“曾先生方才不是說瀕臨水景嗎?”
曾先生帶著秦德威穿過正房中廳,就看到房後面有一塊水窪。
“看,池塘水景,清幽雅緻,適合讀書!”曾先生很陶醉的說。
水窪?池塘?秦德威嘴角抽了抽,實在忍不住吐槽說:“這水窪就算它是個池塘,只怕夏日太陽大點就曬乾了吧?”
曾先生連忙解釋說:“不會的,它是活水,你看有個水道通往外面河道,你再看後牆,還開了個水門。”
秦德威不置可否,又提議說:“再看看周圍?”
曾先生連忙緊緊跟上,“那我給你帶路!”
出了院門,院牆右邊是條平平無奇、短小無力的小河道,別的就看不到什麼了。秦德威不由得又質疑道:“曾先生你說緊鄰名勝,在哪呢?”
曾先生指著河道說:“你看,這可是大名鼎鼎的九曲青溪啊!難道這不是名勝嗎?”
青溪,發源於紫金山,流入秦淮河,人工開鑿而成,只長十餘里但曲曲折折,所以稱為九曲青溪。
乃是金粉六朝文化意象的標誌之一,連如今南京文壇搞得詩社都叫青溪詩社。
但是,但是,三遍但是,九曲青溪的景色風華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
一千多年下來,在大明嘉靖九年,煙波浩渺的九曲青溪早就堵塞沒了,只剩了注入秦淮河的這麼一小段。
明白掌故後,秦德威重新把目光移回短小無力的河道,曾先生沒騙人,還真是緊鄰名勝誰踏馬的敢說青溪不是名勝?
秦德威已經沒有什麼多餘想法了,他現在只想知道,“凝聚文華之所,沾染書香門第”怎麼解釋?
曾先生指著南邊說,“你看,沿著青溪走,過了淮清橋,就是貢院街了,貢院旁邊就是應天府學。怎麼就不是凝聚文華之所,沾染書香門第了?”
“在這裡買房,能直接入府學麼?”秦德威很天真地問。
曾先生詫異的反問:“當然不能了,考中秀才,還得是優等才可入府學,你想什麼呢?”
秦德威撇撇嘴,房子離學校再近,沒有學區房屬性有個屁用到此便算看完房子,說實話,他有點打退堂鼓了。
這裡距離貢院文化區以及秦淮南岸的娛樂區倒是近了,但距離江寧縣衙稍微有一點點遠。以後如果馮老爺晉升為南城御史,那這裡距離察院就更遠了,上班並不是很方便。
其實多走幾步路也不是大問題,總比從北城徐家跑過來近,但最大的問題是房子還留了三口僕役,養人要多花錢啊,這到底值不值?
董、何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