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4/4 頁)
神識已察覺周圍變化呢?莫非神識已經與心融合為一?
陸正自然想不明白這些問題,他沒有繼續去想,卻在這樣的困惑之下,讓他忍不住想要彈琴。在這裡當然沒有琴,於是他閉上雙目,抬起雙手虛撥一下,就如真的在彈琴之時一模一樣,他彈的正是《白馬曲》。
指尖跳動之際,心意之中忽然有七情流轉,隨著他心中的琴音開始流動,陸正臉上現出一縷微笑,然後又是雙眉陡然怒起,緊接著卻是眉頭一皺,露出憂愁之色,哀矜之容,恐懼之貌,驚訝之態。七情先後而發,隨後是七情同至,陸正面上七情之色頓去,只有一片醇和。
雖然是無弦虛撥,但陸正卻比任何一次彈奏都來的投入和陶醉。他找到了另外一張琴,這張琴與生俱來,也是七根弦,便是他的七情。七情之音,是一切音聲之初,七情之變,是一切音聲之化。隨著他心意的流轉,七情變幻,陸正整個人就如一張琴一樣,開始發出一種無形之音,不斷地向四周散去。
這是他在樹上那奇異的定境之中頓悟到的一切,從萬物之聲之中而來,剛才一陣驚慌之下,他無暇去感悟回味,此時卻讓他心中有著越來越多的感悟。
當初在日月廬,他聽聞馬王小白的蹄聲創作了《白馬曲》,樂先生曾經感喟了一句“萬物有聲,中有主者方成綸音。”並讓陸正嘗試解答這句話。陸正當時便回答,萬物之聲乃是無心之聲,間或雜以其情怒而不足以悅耳,唯有人之綸音蘊藉七情,有始有終,能達我意,卻不違自然。
萬物皆有情,譬如剛才的青蛟和獨角虎,他們也能發出怒意之聲和恨意之聲,想來它們自然也有歡樂和恐懼,但是卻未必有憂愁和思慮,這似乎是獨獨屬於人的情緒。而天地之間,唯人能具足七情。唯七情具足,然後知心之所在!
七情同在是諸般滋味湧動紛擾嗎?恰恰不是,七情同在之時,是一片澄澈純然,中和而無擾。唯有七情之一突出,此時見心意湧動,有種種念頭橫生,隨生隨滅,不可當真。但此種心念亦能主宰人之行止,因此也可以叫做心。
原來荒未央對自己說的那一通話,並不是在胡說八道,而是極具深意,到最後他就是要告訴自己四個字,無心為心,只不過從他嘴裡說出的是美人無心。荒未央所說的無心,便是七情同在。
陸正心中一片恍然!(未完待續。)
PS: 本章內容可參看第一卷人間子的第八十八章。月底求月票!謝謝
第九十章 山之靈
“此心本在,何故尋覓?唯因馳求,是以不識。若有所喜好,喜好是念,不是我心;若有所憤怒,憤怒是念,不是我心;若有所憂患,憂患是念,不是我心;若有所思慮,思慮是念,不是我心;若有所悲慼,悲慼是念,不是我心;若有所恐懼,恐懼是念,不是我心;若有所驚惶,驚惶是念,不是我心。”
這是御龍訣第二層見龍訣中一段口訣心法,此時自然而然的呈現在了陸正的神識之中。當七情本然之際,靜慮安然。當七情有所發,則見此心化念。陸正明白,這七情是本心所具,因感動於外而發,萬物得七情之偏,而人得七情之全。是以萬物之聲終不成樂,唯人能有樂。
但即便是人,也有七情之偏,每一個人就好像不同的琴曲都是五音組成一樣,因為七情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