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1/2 頁)
&ldo;沒有,都是些隨身常用之物。那案子已經封死,不許再查,這證物也就沒用了。顧大人就向管證物的庫吏要了來,說趙將軍恐怕能從中查出些線索來。另外,顧大人也已經寫信給應天府的朋友,讓那邊幫忙查問那隻梅船的來歷。&rdo;
趙不尤點了點頭:&ldo;寒食那天下午,郎繁並沒有搭乘客船,他也應該不會騎馬去應天府,我估計應該是搭乘了官船。有勞你回去轉告顧兄,若有空閒,請他再去汴河下鎖稅關,查問一下那天下午離京的官船。&rdo;
&ldo;好。&rdo;
第十章 片語終生念
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與道難一。‐‐程頤宋齊愈絕沒有想到,竟會收到蓮觀的書信。
他急忙展開,見信上是衛夫人小楷字型,筆致溫婉,滿紙娟雅,再看內文‐‐宋君齊愈足下:汴舟一別,倏然兩載。君可記輕帆明月、隔窗夜語?一枕清風,猶響耳畔;傲骨奇峰,可曾凌雲?奈何夜短語促,憾未暢懷;山長水遠,佳會難再。拙詞一闋,稍寄鄙衷。千里叨擾,惶怯惶怯。敬申寸悃,勿勞賜復。秋祺。七月十五日,雨夕,蓮觀頓首謹啟。
信後附了一首詞,是《臨江仙》‐‐
露送秋霜蓮送雨,一池繾綣餘情。寒蟬辭樹細叮嚀。數枝枝葉葉,憶嫩嫩青青。
一莖幽香潔自守,晚荷仍舊亭亭。相逢卻更嘆伶俜。隔窗不見影,簾外語聲輕。
當時秋光似金、天青如碧,宋齊愈原本驚喜拆信,等讀罷,卻不禁怔住,心裡涼惘惘,如陰秋落雨。原來不止他念念不忘,蓮觀竟比他更眷念舟中那一席偶遇言談。細品詞中一腔幽意,筆端清思婉意,那&ldo;一池繾綣餘情&rdo;,令他既欣慰,又傷懷,更湧起無限憐惜。
蓮觀不同於他,他可交遊,可縱談,可四處漫走,蓮觀卻只能幽居深閨,惜嘆光陰。恐怕是情思難耐,才敢這樣貿然越禮寄書。信尾說&ldo;勿勞賜復&rdo;,不讓他回信,又讓他如鯁在喉,悵悶不已。想一想也是,閨閣之中,豈能隨意和男子私通書簡?但至少也該讓他知道身世姓名,這樣無形無跡,隔空想望,比那夜舟中隔窗夜談更讓人恨癢難耐。
他看信中&ldo;千里叨擾&rdo;四字,難道蓮觀的父親被差遣到外路州任職了?他忙回去問太學的門吏,那門吏說是個中年男子來送的信,看衣著是商人,聽說話是荊湖口音,不過那人並沒多說什麼,留下信便走了。
京中都難尋,何況是外路州?天下二十四路、二百四十二州、三十四府、五十二軍,到哪裡去找?
但他不死心,又輾轉託朋友,去吏部找來這兩年赴外任的員外郎名錄,姓張和章的有幾十位,其中有女兒的又佔到一半,但蓮觀姓名樣貌他一無所知,再往下就沒法繼續打問,他只好罷手。
過了兩個月,他又收到一封蓮觀的來信。信中仍是簡短几句遙問致思之語,信後又附了一首詞,仍然筆致深婉,詞句清妙,讓他吟詠不已,惆悵不已。
此後,每隔一兩個月,他總會收到蓮觀的信,卻始終不知道蓮觀家世姓名,也偏偏遇不到、問不出送信之人。宋齊愈本是灑落隨性之人,再大的事,都能一笑了之,然而對於蓮觀,他卻鬱結出一段纏綿不盡之思,無人之時,總是不由得深憾長嘆。
悵悶之下,他填了一首《虞美人》,卻不知該寄往哪裡。
輕舟不渡相思客,滄海愁消渴。一輪明月兩心間,寂寞窗邊千里共秋寒。
相知何嘆緣深淺,片語終生念。江湖到此一峰青,過盡千山萬水總嫌平。
自宋興科舉以來,京城盛行&ldo;榜下擇婿&rdo;,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