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挖渠(第1/3 頁)
隴西劉家村,
近日,隴西發生了一件大事,朝廷以劉家村為起點,將方圓千里靠著黃河的地方都徵用了,在那些地方居住的村子,都得到了朝廷的遷移補助,
近日朝廷又下達了新的通知,朝廷要新修水渠,各家各戶需出青壯年漢子服役,工錢按照挖地的大小來決定工錢得多少,乾的多,得的多,不再是以前多少個銅板一天的一樣了。
大家一聽這種結算工錢的法子,都覺得新鮮,很多人都覺得吃虧,私下說這樣自己就吃虧了,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聰明人的,覺得這種給工錢的法子,就和自家妻女做繡品一樣,一個繡品一個價錢,其實仔細算下來,這樣更划算,
像這樣的聰明人,趕緊回家把這個好訊息告訴家裡人,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要怎麼安排,畢竟去幹活掙錢了,家裡的事情就顧不上了,
很多家庭商量的結果就是,漢子們安心去外面掙錢,婦人們帶著孩子在家,如果活計多,秋收也不用回來,家裡那麼多人,多幹兩天,就把穀子什麼的,都收回家了,
這樣一來,兩頭不耽誤,畢竟像這樣划算的活計,可是不好找的,他們還預測了一種情況,如果這個活計可以做到過年,等天冷的時候,家裡就給漢子們送衣服去,
不管怎麼樣,主打一個抓住機會,努力掙錢,家裡的事情,自然老子娘和妻子在,他們不用擔心,
於是,隴西就出現了一個現象,但凡有點兒勞動力的漢子們都跑去挖水渠了,家裡面只剩老弱婦孺看家,
這樣的情況,對於需要大量的人來幹活的餘春蘭他們來說,是樂見其成的,要知道多一個勞動力在這裡幹活,就證明馬場能夠早一天修好,馬場修好了,養馬的事情才能提上日程,
有了充足的馬匹,大越的戰士們才能人手一匹馬,有了更多的馬匹,才能讓馬的價錢變得便宜,才能讓家家戶戶都用得起馬匹,馬作為這個時代最快的交通工具,如果能夠普及,當然是最好的,
當然,這些不是眼前這些努力幹活的漢子們關心的,他們只關心這個活計能做多久,工錢能不能順利到手,工錢到手後,能不能給自家妻兒買一身衣服料子,
他們只是最底層的莊稼漢子,關心的只是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為的不過是吃飽穿暖罷了,
忙碌的挖渠現場,漢子們三五成群,作著分給自己的活計,有的人在修築堤壩有的人則是挖土填山谷,
聽漢子甲說道,
【看這個架勢,是要把這些山拋開,然後把這些山谷填平,這工程大的誰不愧是朝廷,手筆就是大,】
漢子乙附和道,
【可不是嘛,不過這個水渠要是挖通了,對我們莊稼的人來說也是好事,雖然說都是靠天吃飯,至少來說有一條水渠,讓我們可以在不下雨的時候挑水澆地了,】
漢子丙附和道,
【是這道理,就是不知道這個水渠能不能修到我們村,要是能路過我們家的田地附近,這樣我們也可以跟著沾沾光了,】
漢子甲說道,
【以後沾不沾光我還不知道,但是現在我們就已經沾光了,換做以前哪裡有這麼多好的活計給我們做呀,哪怕以前服徭役,頂多就是去疏通一下河道,那個活計危險的很,哪有這個安全,而且工錢還多,】
像這樣的討論聲到處都是,如果是在說朝廷有多好,這個活計有多掙錢,都在說自己為了多掙點兒錢,和家裡說好了,秋收就不回去了,反正家裡的活計就那些,家裡的婦人孩子們抓緊點兒時間也能做完的,
最壞的情況就是糧食沒有及時的收回家,但是這裡的活計工錢多,賣糧食得的銀錢和這個工錢相比,簡直就是天差地別了,所以大家都選擇了保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