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獨自生活的第三十二天(第3/6 頁)
弟弟去讀書。
劉家二郎已經到了讀書的年紀,現在成天就知道吃肉和玩,一點事兒都不懂,劉大郎打算趕早把弟弟送到私塾去。
御朝重讀書,更重視科舉,劉大郎希望弟弟有朝一日可以考取功名。
短短几個月他就明白了讀書的好處,若不是姜棠,他們一家還指著父親的俸祿和母親祖母繡帕子賺的錢過活。
正是因為現在的日子好才知道有學問多麼有用。
對劉大郎,姜棠也是拿著當晚輩的,世上不是隻有讀書科舉一條路,慢慢學著就很好了。
姜棠想著春闈,卻是因為另外一件事。
各地學子進京,是做生意的好時候。
不過書院那邊的攤子就先別擺了,等過了春闈再說。
也省著那麼多參加春闈的學子心裡緊張,再吃小吃,弄得肚子不舒服。
三天而已,也就幾兩銀子,錢先不賺。
姜棠覺得有些好笑,在侯府時每月月銀就一兩,現在,幾兩銀子都是小錢了。
還是多賺錢的好。
科舉是朝廷廣納賢才的法子,也是寒門子弟為官最簡單的途徑。
顧見舟是二十一年的狀元,如今是二十四年,不知狀元花落誰家。
原書是圍繞陸錦瑤寫的,對這些並沒有提及,不然姜棠還能去賭坊下個注。賭坊肯定有開設賭局,哪個考生的賠率高,若這位考生真的中了,壓這位考生的賺的錢就多,歷年因為這個賺錢的不在少數。
不過,攤子不擺了,可以最後一天去考場外面守著,就弄些溫水放著,等考生出來了,定然口渴,喝點熱水會舒坦些。
王氏自然沒意見,雖然她也賺錢,但攤子是姜棠的,這點心裡還是清楚的。
不過,這幾日也一直有雨,雨勢不小,讓考生心中沉靜,攤子還真擺不成了,
等三日後,天才放晴,王氏才繼續往書園門口擺攤做生意了。
這還只是小事,姜棠真正想做的是另一件大事,火鍋店得添新菜品了,現在正是好時候。
不過上新菜之前得去莊子一趟。
因為這場雨,莊子春種耽誤了幾天,姜棠也沒法過去,她再去莊子問,衛氏給了答覆。
他們說願意做豆腐和粉條,除了給姜棠做的,剩下的時間他們就自己買紅薯黃豆,做豆腐和粉條去城裡賣。
沒做過這個,頭一回兒賣肯定不咋容易,那就慢慢來唄,總比做苦力和在地裡刨食強。
姜棠不指望這個賺錢,全是為了鋪子方便,小半天她要的就能做出來,剩下的時間就能自己做自己賣了。
姜棠現在急著用豆腐,“我明兒讓人過來一趟,把東西帶過來,順便教你們,今兒就先把文書籤了可好,這兒可有人識字?”
周正明認識一些,不懂的就找隔壁管事問,在隔壁管事見證下籤了文書,包括每日做豆腐不超過五板,溼紅薯粉不超過五十斤,這樣幾家子分著做,確保有餘力做自家的再拿去賣。
而其他的東西比如需要姜棠自己準備紅薯和黃豆,莊戶不能把方子另賣給別人也都寫在了文書裡。
會做豆腐和粉條的人不少,但也有人不會做,方子還是值點錢的。
文書籤好,就去官府過了明路。
次日,姜棠讓劉大郎過來教他們做粉條豆腐,一連用具都給準備好了,自己則是買了幾塊豆腐,在火鍋店裡試新菜。
火鍋店一直只有幫工,沒有廚子,這回還得請廚子。
她不想買下人,只能請人來,眼下信得過的人不好找,姜棠打算從鋪子幫工裡選兩個,再請兩個幫工,若是以後缺廚子,也有信得過的人。
姜棠這回想做排骨土豆煲、雞翅雞爪煲、豬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