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一目瞭然(第2/2 頁)
的功勞進宮當個勳衛,這也就是鍍層金而已。
其實朱雄英也沒什麼好挑的,因為重要的位置上已經安排好了人手。只是選幾個中軍帳的小校,實際上也不值得花費什麼心思,他也懶得多琢磨一些事情。
看了一圈之後,朱雄英直接跑去問老朱,“祖父,可有要施恩的?要是有施恩的,就給帶回鳳陽了。要是沒有要施恩的,隨意挑幾個能牽馬墜蹬的就是。”
老朱哈哈大笑,越發開心了,“咱幾個瞎琢磨了一通,都想多了。雄英哪管那些事,他就是天生的帝王心思,不愧是咱朱重八的孫兒!”
馬皇后含笑點頭,雖然孫兒選擇人選和她有些出入,但是也沒問題。孫兒表現出來的帝王心思才是最重要的,作為大明朝的皇儲,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品質。
朱標也笑了起來,說道,“既然你懶得選,那為父就給你選幾個人好了。”
朱雄英就看著李文忠,說道,“表伯,你和祖父說一聲,你去領了留守司才好。到時候俺天天去找你,你來教著行軍佈陣才好。”
李文忠就笑著說道,“陛下,非臣自誇,九江在行軍佈陣這些事務上還算得了些本事。”
老朱也笑著點頭,要說年輕一輩的,老朱確實覺得李文忠的嫡長子李景隆是個才俊。要說行軍佈陣,李景隆的造詣非常高,連老朱也不得不誇獎一番。
聽到李文忠這麼說,朱雄英就表情糾結,也有點鬱悶。
李景隆是他的表哥,現在也算得上應天府的將門後起之秀。對李景隆的誇讚,那也不只是老朱一個人,很多的沙場宿將都覺得李景隆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潛力。
可是,那是李景隆啊,大明戰神之一!
有些時候朱雄英都在懷疑李景隆到底是不是演了朱允炆,就這麼一個被老朱看重的才俊總是輸的莫名其妙,居然還被篡位後的朱棣封為靖難功臣之首......
老朱這時候就嫌棄說道,“你表伯是你能用的?他還要幫著掌管都督府,還領著國子監,能忙得過來?你就跟著湯大嘴學學,那就夠你用的了。”
朱雄英就無奈的搖了搖頭,“誰還不喜歡手裡的精兵強將多了?表伯不來幫著就算了,俺就領著那些年輕才俊好了。反正回了鳳陽,也只能演兵。”
對於朱雄英的幽怨,老朱只是笑而不語,裝作聽不懂。
其他幾個人也裝作聽不懂,好好的皇長孫總是想著披掛上陣,總是覺得皇長孫沒有朱大將軍威風,這叫個什麼事啊?!
老朱和朱標都很清楚,他們都知道朱雄英隔三差五的就給那幾個就藩的皇叔們書信往來。
朱樉、朱棡幾個也不敢向老朱抱怨,但是私下裡也給朱標寫了信。
原因也很簡單,大侄兒總是攛掇著他們尋邊,或者是上奏摺奏請皇長孫巡邊、穩定軍心的。
這心思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自個沒辦法出宮巡邊,就讓皇叔們跟著一起胡鬧。也就是皇長孫才敢這般,應天府已經留不住他的心了。
朱雄英這邊要開始忙了,很多人也都是在關注著一些事情。
別看皇長孫平常不和外臣接觸,可是很多人都知道皇長孫深受皇帝和皇后的寵愛。
而這一次皇長孫即將回鳳陽老家,這也是不少人關注的焦點。因為皇帝和皇后看起來有點迫不及待了,只等著皇長孫到十歲,就立刻冊封為皇太孫了。
這有點誇張了,太子還在呢,太子還年輕著呢,就惦記著皇太孫了。
但是這大概也可以說明皇長孫多麼受寵吧,大明朝的臣子們可能也不需要瞎琢磨。什麼從龍之功就算了,大明朝不需要考慮這些,皇儲、國本,那都是一目瞭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