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武則的權術縱橫與治世籌謀(第2/5 頁)
降為鄱陽郡王,食邑削三分之二。第二年又被判終生禁錮,安置於嶽州。
李顯繼位後,待遇有所提高,兩次改封,重獲親王,並任舒州刺史。載初元年(690 年)七月,武則天下旨令其進京自辨,李素節卻在龍門驛被殺害,終年 42 歲,他的九個已成年的兒子也一同被誅殺。
唐朝時期的掖庭,是宮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屬婦女配沒人宮勞動之處。蕭淑妃的長女義陽公主,在蕭淑妃離世時約八到十一歲。她與妹妹高安公主一起被囚禁於掖庭長達十六年。
在這十六年裡,她們失去了自由,被迫從事繁重的勞動,如洗衣、打掃等粗活,生活條件極差,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後來,在太子李弘的求情下,義陽公主被許配給翊衛權毅。然而天授二年(691 年),權毅捲入反武則天的案件被殺,義陽公主不久後也離世。
蕭淑妃的次女高安公主,在六歲時與姐姐一同被囚禁在掖庭。十六年後,嫁給潁州刺史王勖。天授二年,王勖因反對武則天稱帝被殺,高安公主受到牽連,再次被投入掖庭囚禁。
好在高安公主為了自救,稱菩薩多次在她面前現身,這才在武則天稱帝時期保住性命。神龍元年(705 年),張柬之發動政變,中宗李顯復位,高安公主才走出監獄。唐玄宗開元二年(714 年),高安公主病逝。
解決了蕭淑妃,武則天並未停下她的腳步。她深知,要想真正掌控後宮乃至朝堂,必須拉攏更多的勢力。
許敬宗,一個精明圓滑的臣子,看出了武則天的潛力和野心。武則天以高官厚祿相誘,許敬宗毫不猶豫地投入了她的陣營。
公元 656 年(顯慶元年),許敬宗擔任太子賓客。八月,因主張立武后有功,遷侍中,並監修國史。他所監修的國史包括《武德貞觀兩朝史》等,內容涵蓋了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政治制度、文化發展等方面。修史工作耗時較長,具體時長難以確切考證,他與當時的一些史官共同參與了此項工作。
公元 657 年(顯慶二年),許敬宗晉封高陽郡公,授中書令。他不擇手段地為武則天剷除異己,只要發現有大臣對武則天的地位有所質疑或表現出不滿,便暗中收集證據,向武則天進言,致使這些大臣遭受貶謫或懲處。
公元 658 年(顯慶三年),許敬宗晉封為郡公,不久朝廷追贈他父親許善心為冀州刺史。同年,他代替李義府任中書令,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朝堂的地位,也為武則天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援。
公元 672 年(咸亨三年),許敬宗去世,終年八十一歲,得以善終。許敬宗死後,武則天為其廢朝三日,詔令文武百官前往哭喪,還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准許其陪葬昭陵。
武則天為許敬宗之死廢朝三日,這既體現了對許敬宗作為支持者的恩寵,又意在透過此舉向臣子展示忠誠的回報,達到拉攏人心、鞏固自身統治的目的。
細究許敬宗的一生,雖其劣跡斑斑,卻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武則天鞏固權力貢獻了力量,這讓他在詭譎多變的政治風雲中得以存身。
他的行為終究難掩其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最終迷失在權力的漩渦之中。正如許敬宗這般,李義府、來俊臣、周興等奸臣同樣在武則天的統治下,憑藉迎合其需求而獲取生存空間。
他們或賣官鬻爵,或羅織罪名,無所不用其極,看似為武則天的政權推進起到了作用,實則埋下了諸多隱患。現在,讓我們深入探究這些奸臣的黑暗行徑,以史為鑑。”
李義府,公元 614 年出生。在武則天時期官運亨通,位高權重。最初擔任監察御史,後因迎合武則天被立後的意願,得到武則天和高宗的賞識,官職不斷晉升。他曾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