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清平羅卜藏丹津之亂與青海之治(第1/3 頁)
清平羅卜藏丹津之亂髮生於雍正元年(1723年)至雍正二年(1724年)。
和碩特部在青海等地勢力較大。但隨著時間推移,清朝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理。羅卜藏丹津不滿清朝對其權力的限制,妄圖恢復和碩特部昔日的輝煌統治地位,於是發動叛亂。
固始汗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十九世孫,為蒙古和碩特部首領。明朝末年,和碩特首領顧實汗(固始汗)率部眾進入西藏和青海。
達什巴圖爾是羅卜藏丹津的父親。固始汗去世後,達什巴圖爾繼承了和碩特部的領導權。
羅卜藏丹津是達什巴圖爾之子。雍正元年(1723年),羅卜藏丹津乘撫遠大將軍允禮回京之機,公開宣佈重建和碩特先人霸業,脅迫和碩特蒙古各臺吉會盟,自稱“達賴渾臺吉”,發動叛亂,後被雍正帝派兵平定。
康熙時,顧實汗後裔分為三部,即西藏之拉藏汗、青海之鄂齊圖汗、河西之阿拉山王。康熙十六年(1677 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汗噶爾丹興兵襲殺鄂齊圖汗,青海和碩特蒙古各部避居甘肅大草灘。
噶爾丹叛亂被清廷平定後,青海和碩特蒙古各部接受清使招撫。康熙三十七年十一月,清廷封顧實汗第 10 子達什巴圖爾為和碩親王。康熙五十五年,達什巴圖爾去世,其子羅卜藏丹津襲爵親王。
原為和碩特蒙古控制的西藏被準噶爾汗策旺阿拉布坦佔據。康熙五十九年,清廷派兵進藏,驅逐準噶爾軍,組建了以康濟鼐為首席噶倫的地方政府,既驅逐了西藏的準噶爾勢力,又結束了和碩特對西藏的控制。羅卜藏丹津雖參戰有功,但獨霸青藏的謀算受挫,對清廷極為不滿。
雍正元年(1723 年),羅卜藏丹津乘駐西寧的撫遠大將軍允禮回京之機,公開宣佈重建和碩特先人霸業,脅迫和碩特蒙古各臺吉於察罕託羅海會盟,拒清使諭和並囚清使,派兵劫掠。
雍正元年十月,雍正帝命川陝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總理軍務,以四川提督嶽鍾琪為奮威將軍,前贊軍務,率軍武力平叛。
年羹堯(1679 年—1726 年),清朝名將, 出生於官宦之家,自幼讀書,頗有才識。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中進士,留任翰林院。他多次擔任四川、廣東鄉試考官,累遷內閣學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出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在四川任職期間興利除弊,參與平叛,逐漸得到康熙重視和賞識,官職不斷晉升。
年羹堯的妹妹年氏在康熙五十年(1711 年)成為四阿哥胤禛(即雍正)的側福晉,年羹堯與胤禛建立起郎舅關係,這對其仕途產生一定影響。
康熙晚年的奪嫡鬥爭中,十四阿哥胤禵被康熙欽命為撫遠大將軍,手握大軍,而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負責其大軍後勤保障和糧草供應。同時,北京城內九門提督隆科多也為胤禛助力。在康雍兩朝皇權更迭過程中,年羹堯起到重要作用。
雍正即位後,賦予年羹堯總攬西部一切事務的大權。年羹堯在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等戰事中表現出色,為清朝穩定和統一立下赫赫戰功,被晉升為一等公。
隨著權力膨脹,年羹堯逐漸驕縱無禮、擅作威福。他在人事任免上大權獨攬,侵犯隆科多利益;在財政方面影響怡親王允祥工作程序;進京覲見時行為跋扈,引得雍正不快;在軍中及川陝用人自專,結黨營私。
雍正三年正月,雍正開始公開批評年羹堯,指責他的一些行為不當。
年羹堯的種種罪行逐漸被揭露出來,包括貪汙受賄、結黨營私、濫用職權等。雍正逐步對他進行貶斥,先是削去他的川陝總督等官職,接著將他調任杭州將軍。
雍正最終列出其大罪九十二條款。足以證明年羹堯的嚴重違法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