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中晚唐的困局(第2/3 頁)
。
於是,便有了韓愈那滿懷憂憤與無奈的詩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這一事件不僅反映了當時朝廷內部對於佛教態度的分歧,也展現了韓愈敢於直言進諫的剛正品質以及他因忠言而遭受不公待遇的悲哀。
韓愈,自幼聰慧好學,歷經科舉之路,最終得以入朝為官。憑藉自身才華和不懈努力,在仕途上有所建樹。
潮州地處偏遠,文化落後,教育資源匱乏。韓愈深知教育對於開啟民智、改變地方風氣的重要性。他不顧自身困境,積極奔走,利用有限的資源興辦學校。親自挑選教材,為學生授課,將儒家的經典學說和道德觀念傳授給當地學子。
韓愈雖身處逆境,卻文思泉湧。他寫下了諸多抒發內心憤懣與堅守的詩文,如《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其忠誠與無奈躍然紙上。
在潮州,韓愈雖任職僅約八個月,但功績卓著。他致力於傳播儒家思想,將儒家經典如《詩經》《尚書》等的要義傳授給當地學子,倡導仁愛、禮義、忠信,使儒家思想在潮州生根發芽。
潮州當時有一條惡溪,其中常有鱷魚出沒,傷害人畜。韓愈親自撰寫了《祭鱷魚文》,並舉行儀式,責令鱷魚限期離開。這一舉措雖然看似奇特,卻展現了他為百姓除害的決心。
面對潮州的諸多問題,他展現出非凡才能。他組織百姓治理水患,改良農耕技術,促進農業發展;打擊不法勢力,整肅社會風氣;重視教育,興辦學校,培養人才。
之後,韓愈又被調任袁州,袁州位於今江西省宜春市。
在袁州,韓愈依舊關心民生,積極改革弊政。他減輕百姓賦稅,整頓吏治,重視教育,為當地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公元 824 年,韓愈在長安逝世,享年五十七歲。他一生著作頗豐,其代表作有《師說》《進學解》等,他倡導古文運動,主張文以載道,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公元 845 年,唐武宗李炎坐在大明宮的龍椅上,愁容滿面。他正在思考如何進行《會昌滅佛運動》。
自唐朝建立以來,佛教在這片土地上逐漸興起。尤其是在武則天時期,佛教更是盛極一時。武則天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大力推崇佛教,使其影響力日益擴大。此後,佛教在唐朝的發展歷經多年,其勢力不斷膨脹。
此前,早在唐憲宗時期,韓愈曾因直言進諫反對迎佛骨,而被貶潮州。這一事件雖已過去多年,但也讓唐朝的統治者們開始思考佛教過度發展可能帶來的問題。
如今,佛教的過度膨脹已經讓國家陷入了深深的危機。全國寺廟多達 4600 餘說,僧尼的數量達到了驚人的 26 萬餘人,還有 15 萬奴婢被困在寺院的樊籠之中。
這些僧尼,脫離了生產,不納稅,不服役,大片的農田因此荒蕪,糧食產量銳減,百姓們食不果腹,民不聊生。
李炎想想都頭疼,若再不採取行動,大唐的江山將岌岌可危。李炎與宰相李德裕秘密商議。
“陛下,佛教之勢如今已如洪水猛獸,再不整治,大唐危矣!”李德裕滿臉憂色地說道。
李炎咬了咬牙,站起身來,“朕心意已決,定要展開這場滅佛之戰,還我大唐一個清朗!”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會昌滅佛運動拉開了帷幕。
命令下達之後,各州各縣紛紛行動起來。然而,這一過程卻充滿了艱難險阻與重重波折。
在洛陽城外的一座寺廟,官兵們前來執行拆除寺廟的命令。寺中的住持帶著僧眾們橫在寺廟門口,高聲叫嚷:“佛祖庇佑,爾等不可造次!”
負責的將領毫無懼色,大聲喝道:“奉皇上旨意,拆除寺廟,還俗僧尼,誰敢違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