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安史之亂(第2/3 頁)
邊疆,內地防務空虛,這一切都成為了安祿山野心滋生的肥沃土壤。
安祿山開始精心編織陰謀之網。在自己的領地內,他大肆擴充兵力,招募各族勇士。以豐厚的賞賜和誘人的許諾吸引著那些渴望軍功與財富的人們投身其麾下,同時秘密訓練這支軍隊,使之成為只聽命於他的虎狼之師。
為掩人耳目,安祿山在唐玄宗面前裝出愚鈍憨厚、忠心耿耿的模樣。他頻繁向朝廷進貢奇珍異寶,用盡各種手段討好唐玄宗和楊貴妃,甚至不惜認楊貴妃為義母,以博取更多的信任和權力。
在暗地裡,他的野心如同燃燒的烈火,愈燒愈旺。他勾結朝中官員,為自己傳遞情報,掌握朝廷一舉一動。同時,與周邊外族勢力暗中勾結,許以重利,尋求關鍵時刻的支援。
終於,公元 755 年,安祿山覺得時機成熟,在范陽糾集十五萬精銳之師,以“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起兵造反。 妄圖顛覆大唐王朝。
范陽乃北方軍事重鎮,安祿山在此經營多年,根基深厚。他的十五萬大軍軍容嚴整,裝備精良,個個摩拳擦掌,準備跟隨安祿山南下逐鹿中原。
起兵之後,安祿山率領大軍一路疾馳,首先劍指河北地區。河北諸地如常山、趙州等地的守軍猝不及防,紛紛潰敗。安祿山的軍隊勢如破竹,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
隨後,安祿山的大軍迅速渡過黃河,兵鋒直指洛陽。一路上,他們穿過相州、衛州等地,如入無人之境。洛陽城的守軍拼死抵抗,但在安祿山叛軍強大的攻勢下,最終洛陽淪陷。
安祿山在洛陽城大肆燒殺搶掠,搜刮財物,補充軍備。接著,他野心勃勃地稱帝,國號“大燕”,企圖與唐玄宗的大唐分庭抗禮。
安祿山起兵後,叛軍勢如破竹。唐朝方面並未坐以待斃,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組織抵抗力量。郭子儀、李光弼等名將率領唐軍與叛軍展開激烈拉鋸戰。
在河北戰場,郭子儀採取靈活游擊戰術,不斷襲擾叛軍補給線,使得安祿山在河北的統治根基開始動搖。李光弼則在太原以少勝多,成功擊退史思明的進攻,極大地鼓舞了唐軍士氣。
公元 756 年,安祿山的叛軍勢如破竹,如洶湧的洪水般席捲而來,直逼長安。安祿山的軍隊一路燒殺搶掠,所到之處盡是哀鴻遍野。
此時的長安,已陷入一片恐慌。唐玄宗李隆基,這位曾經威風凜凜、坐擁盛世的帝王,如今卻在安祿山叛軍的威脅下,不得不帶著楊貴妃以及一眾親信、宮女、侍衛倉惶出逃。
一路上,狂風呼嘯,塵土飛揚。李隆基回首望去,那曾經繁華的長安城在戰火的硝煙中漸漸遠去,他的心中充滿了悔恨與絕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昔日的繁華之都,如今已淪為戰亂之地。
逃亡的隊伍疲憊不堪,人心惶惶。楊貴妃坐在馬車中,神色悽然。她深知這場禍亂皆因朝廷的腐敗與玄宗的失策,而自己卻被視為禍水。
隨著路途的延伸,糧食和水逐漸匱乏,士兵們的怨言越來越多。終於,他們逃到了馬嵬坡。
此時的馬嵬坡,氣氛凝重得讓人窒息。“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士兵們停下腳步,不願再前行,他們認為楊貴妃的存在是導致國家衰敗的根源,強烈要求玄宗賜死楊貴妃。
李隆基心如刀絞,他深知楊貴妃無辜,可面對憤怒計程車兵,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奈和恐懼。
楊貴妃從馬車中走出,她的身姿依然婀娜,但眼神中卻充滿了絕望和坦然。她望著李隆基,悽然一笑,說道:“陛下,臣妾願以死平息眾怒,保陛下週全。”
李隆基淚如雨下,想要阻止卻又無能為力。
士兵們步步緊逼,李隆基在痛苦的掙扎中,最終無奈地下達了賜死楊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