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軍營閒話(第1/2 頁)
“其實我們大明對付倭軍還是很有優勢的,除了騎兵之外,那就是火炮了,倭國的火炮他們是叫做大筒,數量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倭國鑄炮技術不行,倭國的銅錢好多還是用我大明的銅錢,織田家的家徽就是永樂通寶。不過朝鮮多山,火炮倒是不好運。”張曉說道。
“難運也要運,用馬運,用人拖著走,用船運,怎麼樣也要運過去。要是沒有火炮,倭人那一堆火銃,攻城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李如松說道。
“是啊,火炮乃是戰爭之神。”張曉說道。
“戰爭之神?張大人你這個講法有點意思。其實我還是覺得騎兵特別是鐵騎才是王道。”李如松說道。
“騎兵固然重要,不過眼下騎兵的發展已經到頂了,再往後騎兵的作用只會慢慢下降。而火炮的威力還可以很大挖掘,可以把炮做大,炮彈做得更大,炮彈的種類做多,火炮的射速提高,火炮的精準度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張曉解釋說。
眾人皆認真聽著,若有所思的樣子。
“諸位,我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嗎?畢竟我也只是門外漢班門弄斧。”張曉說道。
“張大人,雖然有時候你說的話聽起來半懂不懂的,可是再認真想想也就懂了,只是你講的說法我們以前從未聽誰說過,也不知道方不方便問你師承何處?”李如梅問道。
“我的師父有好幾位,他們都是海外之人,甚至是化外之人,不願意讓人知道他們名字。我學的時候也立下了誓言,所以實在抱歉。”張曉只好裝出一副思念老師的樣子。不過真的也挺想念老師們的,再呆幾年,自己都要懷疑現代社會的一切只是一場夢了。
“理解理解,是我李如梅唐突了。”李如梅道歉道。
“張大人有沒有想過把這些話整理一下變成奏章報給陛下,我也是對現在造的這些火炮火銃,真的是不滿意。”李如松問道。
“直接上奏章就有干涉兵部、工部事務之嫌了。不過我寫書的時候,會把外邦的各類火銃火炮的用法都寫上。比如奧斯曼國,也就是魯密國,攻打大秦故都君士坦丁堡的時候,因為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極其牢固,但是奧斯曼國的蘇丹就重金聘請炮師工匠,造了烏爾班巨炮,一炮能把幾米深的城牆轟出大缺口。”張曉說道。
“哦?這個烏爾班巨炮我們能造嗎?”李如松好奇問道。
“能造是能造,不過這個炮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技術已經落後了。這個炮太重了,造的費勁,拉到前線更費勁。而且雖然炮彈效果很好,裝填起來要很慢,而且容易炸膛,造炮的老師傅烏爾班就是被炸膛炸死了。”張曉說道。
“哦,那就算了,這奧斯曼的蘇丹也是夠窮兵黷武的,為了用炮人命都不管了。不過眼下還是先聊聊扶桑國的事吧,張大人,之前你說織田信長一開始能養得起一支精兵,是因為他所在的尾張國沿海,貿易發達,收入頗豐。這個武田信玄所在的地方也是這樣嘛?居然還能養得起一支靠譜的騎兵,這花銷可就太大了。”李如松問道。
“不是,武田信玄所在的甲斐國是山溝溝,不過上面有金山。他還有一個盟友,就是今川義元,今川義元的女兒還是武田信玄的兒媳,不過今川義元死後,武田信玄還是聯合德川家康,把老親家背刺滅了。”張曉說道。
“這些日本的所謂諸侯都是這個德行嗎?”李如松搖頭道。
“話說,張大人你之前說豐臣秀吉有一個外號叫做猴子,是因為長得像嗎?”李如柏問道。
“是的,豐臣秀吉長得確實不怎麼好看,而且又比較矮。”張曉說道。
“那豐臣秀吉得有多大的能耐和多好的運氣,出身一般,長得還醜,還能幹出這麼大的事業。”李如柏感慨道。
“那那個織田信長長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