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推銷辦報(第1/2 頁)
“啟稟陛下,這《平家物語》原文確實是用漢文寫的,不過倭人所用漢文,意思不一定與中原用的一致,但是大抵不差。而《源氏物語》用的是所謂假名,說白了就是注音用的,看上去比較像偏旁。”張曉解釋道。
“既然你推薦了這兩本書,眼下一時半會兒也翻譯不全,你就大概說說這兩本書是個什麼故事吧,朕是真的好奇你為啥說可以的話翻譯這兩本書,這兩本書到底有什麼好的。”皇帝說道。
“《平家物語》的故事發生在臣之前計劃要寫的《太平記》的前面,講的是倭國第一個武人政權鎌倉幕府建立的故事。當時倭國有兩大武士集團,源氏和平氏。一開始是以平清盛為首的平氏集團把持朝局,源氏集團不服,兩大集團明爭暗鬥,最後爆發大規模內戰。最後源氏集團獲勝,一路追殺平氏執政家族到了海上,最後平氏一族帶著外孫天王集體投海。源氏集團首領源賴朝獲得勝利,在倭國的鎌倉建立起幕府,並且在倭國國都京都城放置重兵,威懾日本天王和公卿家族勢力。”張曉如此介紹了一番。
“那這個故事還有點意思,那《源氏物語》又是講的什麼故事?難道是講的是那個源賴朝後面的故事?”皇帝問道。
張曉搖了搖頭,然後把《源氏物語》那奇奇怪怪的感情故事大概講了講,皇帝的臉色也是越來越精彩。
“張曉,這等誨淫誨盜的書,你翻譯他來幹什麼?那《平家物語》就當是瞭解倭國曆史,雖然是小國之史,也有可觀之處。這《源氏物語》翻譯了有什麼用?”皇帝無奈問道。
“陛下,之前臣寫的那本《菊與刀》,《平家物語》指的是刀,那《源氏物語》指的就是菊,講的公卿勢力。《源氏物語》不是男子所寫,是日本王宮的女官紫式部所寫,寫了百萬字,小說裡面寫的各種細節還是比較真實的,也能瞭解倭國的風土人情,也能瞭解倭國上層的思想。”張曉解釋道。
“算了算了,倭國這些風土人情朕實在是聽不下去了,反正現在倭國的天王也是一個擺設,你要是愛翻譯這本書你就自己找人翻譯吧,不過你不能親自翻譯,還有好多重要的書需要你來寫。那本《平家物語》朕找人翻譯,你後面如果有空再負責校對一番就好。”皇帝命令道。
“微臣遵命。”張曉回答道。
“哦,對了張曉。朕有了個事忘了告訴你了,你上次寄回來那本《徵墨西哥記》,朕的書局試著印了一些,賣得不錯,後面書局他們自己又印了好多,所以你的這本書要是還想賣給別的書局可能就不好賣了。”皇帝理直氣壯說道。
啊這……張曉忍住了要跟皇帝講解智慧財產權重要性的話。忍住忍住,現在是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再說誰敢跟萬曆皇帝搶錢。
“陛下深感榮幸。”張曉回答道。
“那個丁家書局現在是你的產業吧,這樣吧,朕給這個書局題個字,以後你印書就隨便印就好。”皇帝豪氣地說道。
“臣代丁老闆謝過陛下。”張曉說道。
“還有一件事,那本《徵墨西哥記》裡面提到的玉米土豆辣椒,在我天朝可否種植,味道如何,能否吃得飽,長得什麼樣子,你是不是可以畫一個圖。如果這些東西有用的話,朝廷也可以試種。”皇帝開口道。
“那是微臣的榮幸。玉米土豆紅薯在天朝都能種,不過種的怎麼樣,也要眼見為實。辣椒的話顧名思義就是有辣的味道,可以用作調味,也是很重要的作物。其實還有其他的作物,包括美洲大陸也有許多。臣斗膽建議,可以修撰一本《博物志》,把這些天朝還沒有常見的動物植物等等東西羅列出來,畫出它們的樣子,講解它們的用途。”張曉回道。
張曉是真的高興,看來皇帝也不是光盯著金銀,民以食為天才是王道的道理他還是願意去領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