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2/2 頁)
o;。也有載著貨色的大舢板船,載著大批的油、蓆子、炭等等的東西。一到朔望燒香或迎神賽會的節期,則門前擁擠得不堪,店堂內擠滿了人。鄉下老婆婆和娘娘們都頭上插著花打扮著出來談媳婦講家常,有時也要到我家來喝杯茶。
往年是常有瓜果之類從鄉下送來的。但我的家裡終年是很靜的,因為前門有一爿店,後門住著人家,居在中心,把門關起來,可以聽不到一點點市廛的聲音。我家全部面積,房屋和庭院各佔一半,因此空氣真是非常好,有一個爽朗的庭心,和兩個較大的園,幾個小天井,前後門都有小河通著南湖,就是走到南湖邊上也只有一箭之遙。想起來,曾有過怎樣的記憶呵。前院中的大柿樹每年產額最高記錄曾在一千隻以上,因為太高採不著給鳥雀吃了的也不知多少,看著紅起來了時,便忙著採烘,可是我已五六年不曾吃到自己園中的柿子了。有幾株柑樹,所產的柑子雖酸卻鮮美,枇杷就太酸不能吃。桂花樹下,石榴樹下,我們都曾替死了的蟋蟀蜻蜓叫哥哥們做著墳。後園的門是長關的,那裡是後門租戶人家的世界,有時種些南瓜大豆青菜玉蜀黍之類。後園的井中曾死過人,禁用了多年,但近來有時也汲用著,不過乘著高興而已,因為水是有店役給我們在河裡挑起來的。有時在想像中覺得我的家簡直有如在童話中一般可愛,雖然實際一到家,也只有頹喪之感,喚不起一點興奮來。
我姑母家就不然,喧噪代替了冷靜,城市人的輕浮代替了鄉下人的誠樸,天天不斷著牌聲。談起姑媽家的情形,也很是一幕有趣的包羅永珍的大家庭的悲喜劇。姑夫是早死了,我不曾見過面,他家是歷世書香,祖上做過官府,姑夫的老太爺(我曾見過面)當年也是社會聞人,在維新和革命後地方上也盡過些力,就是嘉興有黃包車他也是最初發起的一個。他有一個相貌像老佛似的大太太,前幾年八十多歲死了,和一個從天津娶來的姨太太(現還在著),倒是很勤苦的一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