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3 頁)
不久, 山炮連又轉移到蘇北新四軍第3師師部所在地進行學習和訓練,為此後的炮兵建立訓練出一大批合格的炮手和基層指揮員。
炮和炮彈的故事
1941年1月7日,我八路軍在侯集與鄆城中間的潘溪渡,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全殲了日本鬼子的一個小隊。
這場伏擊戰,是楊勇司令員親自指揮的,參戰的是第7團。
這一仗打得漂亮,結束得利落,在繳獲的許多戰利品中,特別讓人高興的是有一門步兵炮。雖然這傢伙已經老得失去了烤藍,可那時候有這麼一個重武器,應該說是件大喜事。
八路軍對繳到這門重炮雖然極為看重, 可隨同這門炮參戰的只有當時繳獲的6發炮彈,這些炮彈一旦打光,這個大傢伙便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東西。
這年冬天, 楊勇司令員便把試製步兵炮彈的任務交給了第8軍分割槽修械所和炸彈廠。
當時,這個兵工廠一無機器,二無原料,三無科技人才。僅有的幾十個工人,只能修修破槍,造些手榴彈什麼的,步兵炮的炮彈是什麼樣,有多大,多長,許多人連見都沒見過。可大家聽說前線需要,情緒特別高,他們說:&ldo;什麼東西都是人造的,過去咱們手榴彈也不會造,現在不是個個開花嗎!&rdo;
一些老工人認為事情不是那麼簡單,有的說:&ldo;造炮彈和造手榴彈是兩碼事,就算能按樣子造出炮彈,打得出去打不出去是一回事,能不能炸響又是另一回事。&rdo;
正在這時候,軍分割槽政委曾思玉來到兵工廠,帶來了軍區首長的指示:&ldo;一定要把炮彈造出來!&rdo;他還一再鼓勵大家說:&ldo;白手起家,從無到有,這是我們的老傳統,只要大家想辦法,困難嚇不倒人,人一定能征服困難,你們不但要有勇氣造炮彈,還要有勇氣造大炮!&rdo;
曾政委一番話,把大家的心勁又鼓動起來。於是後勤處黨支部研究決定:炸彈廠繼續生產手榴彈,修械所全力投入炮彈的研製,等到技術問題解決後,炸彈廠再投入生產。
艱苦的試驗開始了。炮彈殼無法鑄造,只能用舊的,彈頭用破軋花機上的灰生鐵回爐,信管裡的雷汞,從廢炮彈信管裡挖取……
就這樣經過一次次試驗,一點點摸索,突破了層層難關,最後終於研製出了三發炮彈。
人們在忐忑不安地等待著新炮彈的試發射。通訊員送來上級命令:到李莊去試炮。第二天一大早,程重遠、趙連城等幾名技術工人,抱著那三發炮彈,到達了指定地點。只見曾思玉政委和龍世興團長已經到了,潘溪渡戰鬥中繳獲的那門92式步兵炮,也虎虎實實地蹲在那裡。
這傢伙渾身烏黑,兩個軲轆託著炮筒,實在挺威風的。程重遠和趙連城愛惜地上下撫摩著,心裡想:什麼時候我們才能造出這傢伙呀!
曾政委笑著說:&ldo;你們不簡單,終於還是把炮彈試製出來了,怎麼樣,試試看吧!&rdo;
試射開始了,目標是對面山坡上的一座小破廟。
大夥作好一切射擊準備後,由程重遠將炮彈裝進炮筒,只聽&ldo;嗵&rdo;地一聲,炮彈飛了出去。
陽光下,幾十雙眼睛細眯著,尋找著炮彈飛行的軌跡。
等了半天,四野寂靜一片,只有寒風掃過平原,捲起一陣陣塵土。沒有爆炸聲,程重遠的心涼了半截。
趙連城接著裝上了第二發炮彈,仍然沒有迴音。
最後一發又放出去了,原野裡還是一片沉寂。人們都緊繃著臉,面面相覷。
問題在哪裡呢?大家跑過去,將彈頭從深土裡扒出來。
龍團長說:&ldo;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