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2/3 頁)
,當討論到政局時,自己的幾位心腹一番高論曾讓他頗為心動。
孔祥熙的妙論是:&ldo;抗戰不如參戰,參戰不如觀戰。讓日本人同共產黨或者蘇聯、或者美國人打去。&rdo;
張群的14字真言更是說到了蔣的心坎裡:&ldo;和必亂,戰必敗,敗而言和,和而後安。&rdo;用張群的解釋,與日本人講和,必然會遭到國人的反對,尤其是共產黨人的反對,從而自貶聲威,國家必亂。而戰則必敗無疑,連美、蘇這樣的大國對日本都懼怕三分,更何況貧弱的中國乎。但敗也要戰,只要戰敗,就能言和,這樣可以堵住老百姓的嘴,讓他們說不出什麼,還能緩和中日間的矛盾。和而後安,只要中日兩國安定了,那麼主張抗日的共產黨就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不但國軍會全力剿之,連日本人也會發兵征伐,共產黨即便有天大的本事,難道會抵擋中日兩支大軍的會剿麼。如此一來,豈不是和而後安麼?
那一刻,蔣的心境是何等的暢快。
然而,局勢突變,日軍在此時不合時宜地大舉進攻起來,這叫他想和而不可能了,更何況,中國工農紅軍又主動請纓,願意捐棄前嫌,為國效命,擁戴他的領導,接受政府的改編。
蔣回到書桌前,展開桌上的一份檔案。
宋美齡發現丈夫不在身邊,急忙起身,她擔心晚間風大,將一件大氅披在蔣的身上。
&ldo;達令,又有什麼心事?怎麼半夜起來辦理公務啊!&rdo;
蔣心緒煩亂地說:&ldo;難啊!國難當頭,全民抗戰,當然是大局所逼,可如今收編共匪,或許會種下養虎遺患的禍根啊!&rdo;
宋美齡驚訝地問:&ldo;怎麼,共產黨的軍隊同意收編了?&rdo;
蔣:&ldo;是啊,正因如此,我才舉棋難下啊!&rdo;
宋美齡看到桌上的那份檔案,正是紅軍接受改編的部隊序號。檔案中說:根據兩黨達成的協議, 中共中央軍委將發布命令,於1937年8月始,將陝甘寧邊區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副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全軍42萬人,編為3個師:第115師,轄第343旅、344旅,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第120師,轄第358旅、359旅,師長賀龍,副師長肖克,參謀長周士第,政訓處主任關向應;第129師, 轄第385旅、386旅,師長為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參謀長倪志亮,政訓處主任張浩。
此外, 紅軍留在湘、贛、閩、粵、浙、鄂、皖、豫8省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全軍103萬人,步槍6200支,編為4個支隊,第1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第2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第3支隊司令員張雲逸,副司令員譚震林;第4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高敬亭。
蔣介石最先看到這份名單的時候,生出了許多感慨,這其中有許多人出自黃埔軍校,是他熟知偏愛、能徵慣戰的戰將,可現在都投到共產黨的門下,這使得他又心疼氣惱,又無可奈何。
宋美齡閱後,有些驚訝地問道:&ldo;同紅軍打了這些年的仗,難道他們就這麼點軍隊麼?&rdo;
蔣介石不得不面帶愧色地喟嘆道:&ldo;是啊!想當初,調集數十萬人馬,先後五次進行圍剿,然而功敗無成。如今國難當頭,再行徵討極易引起民憤,故而只能收編安撫了。&rdo;
宋美齡提醒道:&ldo;既然他們服從委員長指揮,就應打破他們的指揮體制,讓我們的人也參加進去。&rd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