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3 頁)
正當紅軍節節勝利,根據地不斷擴大的時候,由於湖南省委的瞎指揮,造成了&ldo;八月失敗&rdo;,井岡山根據地險些喪失,於是出現了黃洋界保衛戰。
1928年6月底,紅4軍收到湖南省委的一封密信,信中要求他們消滅永新的敵人後,主力部隊立即向湘南發展,井岡山只留袁文才一個營駐守就可以了。信中要求毛澤東必須隨軍出發,為了監視其行動,省委還派杜修經為特派員前往督陣。
那時,井岡山的紅軍軍委和根據地的湘贛邊界特委都要接受湖南省委的領導。因此,湖南省委的意見就等於是上級黨委的意見。如果反對或者不執行,說重些就是對抗黨的領導。
很明顯,省委的意見是完全錯誤的。毛澤東曾經對井岡山周圍的敵人做過深入的調查和分析,井岡山地跨兩省,東為江西,西為湖南。湖南人善戰,而江西人善於做買賣,大都不願當兵,所以兵無戰意。毛澤東正是依據這一情況,避開湖南的強敵而不斷向江西發展,從而才使根據地不斷擴大的。如今湖南省委卻反其道而行之,讓紅4軍主力向湘南發展,與強硬的湖南軍閥相撞,這只能是以卵擊石。
怎麼辦?毛澤東思慮了好久,決定爭取特派員。
於是,毛澤東利用各種會議,說明紅軍向湘西發展是不切實際、不合時宜的做法,最終徵得了各方面的支援,並向省委陳述了沒有執行省委決議的原因。
正當毛澤東鬆了一口氣,以為這一風波已經平息時,突然又傳來驚人的訊息,紅軍28團、29團離開了井岡山,到湖南顬縣後又私自向湘南進發了。毛澤東立刻派人下山去追,但他們拒不執行。山上山下的紅軍立刻都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重大危險。
這兩個團公然違抗軍令,貿然下山,是有原因的。
原來,湖南省委的指示傳開後,受到29團官兵擁護,因為這個團中的官兵大多是湖南人,思鄉心切,再加上有特派員壯膽,所以便擅自行動了。臨下山時,他們又鼓動拉上了28團。
結局不出毛澤東所料,湘南第一戰便慘遭失利,29團幾乎全軍覆滅,僅剩團長、黨代表等百餘人。28團下山後,原先就有叛意的2營營長袁祟全率部投敵,紅4軍參謀長兼紅28團團長王爾琢單槍匹馬去追,結果被叛匪殺害。
為了挽回敗局, 接回殘餘部隊,毛澤東率31團3營前往營救。至此,井岡山上守山的只剩31團兩個營。
贛軍得知紅軍湘南大敗,便趁山上空虛之機,向根據地猛撲,永新、蓮花、寧崗三縣相繼落入敵手,井岡山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
井岡山有五大哨口,即黃洋界、八面山、雙馬石、硃砂沖、桐木嶺。這五個哨口便是上山的必經之地。
國民黨軍熊式輝得知紅軍已經大部離山的訊息後,立刻調集四個團的兵力,氣勢洶洶地向黃洋界撲來,企圖乘紅軍主力未歸之機,一舉攻佔井岡山。
守山的紅31團團長朱雲卿和黨代表根據敵軍的態勢,讓2營分守四個哨口,將1營開到黃洋界修築工事,準備擊退敵人的進犯。
黃洋界位於井岡山北面,海拔1340米,距上山的小井15里路,兩側是陡峭的山崖,其間只有一條荊棘叢生的小路可通,山上只長青草,不長樹木,哨口雄峰聳立,險峻異常。清晨,哨口濃霧迷漫,周圍的山坳深谷都被白霧覆蓋,宛若一片汪洋,故黃洋界又有汪洋界之稱。
當時,紅軍的裝備非常低劣,一個人只有兩三發子彈,一個班有兩三條毛毯。晚上站崗只能相互依偎在一起,再蓋上一些茅草禦寒。
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怎樣才能堅守住山口呢?
團長朱雲卿和黨代表何挺穎經多次研究,決定了幾條對策:第一,動員山上軍民,每人至少削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