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部分(第2/5 頁)
年跟著張超門下學習做事,幫著處理文案等。後來考中狀元,先入翰林院,後進中書門下為官,官職不高,但積累了經驗。
後來又下放地方,從縣丞做起,一步步到縣令再到州的參軍、司馬直到如今做到江州這個重要上州的刺史。
每一步,都表現很好,考核皆優。
“這些年,朝廷大力拔款,各地修堤疏河,水患確實大大減少了。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過去我們靠水是受水災,如今雖水災少了,但光靠種糧食確實收益不高。”
江州因為江州城的發展,每年上繳朝廷稅賦後,還有不少剩餘,一部份上交道,一部份留州,一些拔回縣裡。
財政充餘,辦事也方便的多。
來恆在刺史任上,一面大力發展江州城,但也沒忘記江州下面的諸縣鄉。每年從州財政中拔出大筆錢用於修堤固壩,修建水庫,開挖溝渠,圍圩造田。同時也考慮到普通的糧食種植收益不高,還積極的為百姓謀劃著種植其它經濟植物,種油菜、花生榨油,種油茶樹、茶葉樹,種桐油樹,甚至種棉種麻種桑。
能想的辦法都想,他甚至給下面的縣令等都下過死命令,不管他們想什麼辦法,就是得讓百姓的收入增加,而且這個增加量還是硬性指標,做不到的就退位讓賢。
“我們這幾年確實各種辦法都在試,種植養殖,樣樣都試。如今我們這裡其它各方面做的只算一般,但養殖這塊確實是做起來,做出名了,而且收益很高。我們這裡水多,以前是害,現在卻成了寶。”
靠水吃水,以前是最簡單的捕魚。
到江裡湖裡去打魚,這是最簡單的。
而現在,江州出名的是養魚。過去養魚畢竟難,魚苗基本上都是從江、湖裡捕到的魚苗然後放養魚塘裡,但是現在,江州早就弄出了人工養殖技術。
他們琢磨出了繁殖魚苗的技術,甚至有了比較系統的淡水魚養殖技術。
不但用水塘養魚,甚至還開始在湖裡用網箱養魚。
青魚、鰱魚、鱅魚、草魚,這是江州如今最出名的四大家魚,其它的還有如鯽魚、黑魚等也都十分成功。
“我們現在的魚苗繁殖很出名,許多外地人都跑我們這邊來買魚苗。”
過去養魚,最困難的就是魚苗難尋,靠著在江河裡捕到的魚苗,難以規模化養殖。而如今在江州官府扶持下,江州的漁產養殖很成功,他們自己每年就能大量繁殖魚苗出售,這些魚苗賣給各縣鄉的養殖戶,大量養殖。
比起在江河裡捕魚,這收穫可就大多了。而且還保證了魚產出的穩定以及鮮活,想要多少,想什麼時候要,都行。
江州的魚乾廠,魚罐頭廠遍地開發,行銷各地,十分出名。
“魚好賣嗎?”張超笑著問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後世的時候,各地經濟發展,就常遇到一些問題,引進了好的專案,但最後辛苦種出來的養殖出來的東西卻能銷出去,甚至百姓最後含著淚把田裡的西瓜等產出砸掉的情況。
“還不錯,現在我們江州的魚非常有名。依靠著江州碼頭,利用長江的水路運輸便利,江州魚現在行銷天下,甚至連漢京、洛陽、長安,都能吃到我們江州運過去的鮮魚。”
水路運輸魚,有天然的優勢,能夠水養著魚,哪怕路上時間長點,基本上也能保證魚的存活。
“光賣鮮魚怕是銷不了這麼多吧?”
“確實。鮮魚往外賣,越遠成本越高,而且越能存活,我們依靠水路運輸,每天從江州港往外運銷大量的鮮魚,但更多的還是自己消化。”
江州本就是一座幾十萬人的大城,這裡遍地工廠,大量商販旅客往來,因此本身的需求量和消化能力就較強。
再一個,江州還建了許多魚加工做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