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懷柔之政、忘年之交(第1/2 頁)
前秦以推崇儒學、禮制的方式,從思想、文化上促進北方各族融合,但這不是短期內就能達成的。相對應的,見效快的手段就是將大型的胡人部落散為小部,重新劃定區域管理。
苻生在位時,因內部權力爭奪,將苻健臨終前所選的八位輔政大臣先後殺掉。太師魚遵是馮翊人,丞相雷弱兒是南安羌豪酋,尚書令梁楞、左僕射梁安是安定郡人,吏部尚書辛牢是北地郡人,司空王墮、右僕射段純都是京兆人,司空毛貴是武都氐酋,這幾人或是當地望族,或是豪酋世家,他們的死導致各族離心、地方動盪。
苻堅政變登位後,為這些人昭雪、追尊,以禮改葬,還將各家倖存的子孫量才任用。以分設護軍的方式,將不穩的胡人部落抽丁拆分,安置到長安周邊,劃歸郡縣管轄。
比如在扶風設有安夷護軍、撫夷護軍,在馮翊設有和戎護軍、寧戎護軍,其上又設馮翊護軍,歸於右護軍之下。
從安、撫、和、寧這類稱呼中,不難看出苻堅對待異族的統治方式,是以懷柔、撫慰為主。而在前涼,哪怕是在張氏內爭,國勢漸衰的情形下,官稱上依舊硬撐氣勢,針對前秦所設的不是平虜護軍,就是討虜護軍。
右護軍統和戎、寧戎、鄜城、洛川、定陽五部護軍,其下有匈奴屠各,上郡膚施黑羌、白羌,涼州諸郡塞北內附的西羌、盧水胡、鮮卑、月氏、粟特、苦水胡,為方便管理打散在各郡的部族,還兼治馮翊郡的夏陽縣。
其中聽從命令的酋大有十二家,但其實遠遠不止,如氐羌楊氏、李氏、雷氏,西羌鉗耳氏、夫蒙氏、儁蒙氏、瓽氏、荔非氏、騎氏、同蹄氏,盧水胡蓋氏,龜茲帛氏,匈奴王氏、張氏、董氏、曹氏、郝氏,鮮卑幹氏,其他還有爪氏、揭氏、諱氏、斡氏等等,甚至是來自大秦(羅馬)因而改姓的秦氏。
所轄範圍自渭河向北,涉及京兆、馮翊、扶風、安定郡、北地郡、上郡,甚至是黃河對岸的西河郡、平陽郡、河東郡,然後又歸於司隸校尉部。比如右護軍下的蒲子北掘令、陽河蕇督,所治之地就在河東蒲子縣附近,前趙劉淵曾短暫遷都於此。
活躍在金城到安定一帶的鮮卑破多羅氏,其首領沒奕幹率部眾數萬降附前秦,被苻堅安置到塞南,授安定北部都尉,以羈縻的方式進行管理。差不多同時降附的鐵弗部劉衛辰也是一樣,他請求入塞耕種,卻是春來秋走,與雲中護軍賈雍生出齟齬,在前秦、代國之間兩邊倒。
直到五公之亂結束,有趁機叛亂被討平的,如平羌護軍高離之亂、屠各張罔之亂、右賢王曹轂與左賢王劉衛辰之亂。有才具有限被遷轉貶謫的,如平叛不利的後將軍楊成世、左將軍毛嵩,因定界不明、處事失察致轄下部大從叛的右護軍鄭宏道、扶風太守苻飛。
苻堅也趁勢對長安京畿的中軍和外地的鎮兵進行整編,安插嫡系、提拔有功之臣,將苻健、苻生這一脈在中軍內的遺留勢力以較溫和的方式清除。
中軍除了原有的左、右衛將軍,領軍、護軍,其下的驍騎、遊擊、中壘、武衛、積弩、射聲等營,又置前、後、左、右四禁將軍,統京師駐兵,亦率軍外出征討。並在前、後、左、右將軍的基礎上,以中、鎮、撫、冠為四軍將軍。
以苟輔為馮翊護軍,轄和戎、寧戎、銅官、土門四部護軍,鄭宏道降為馮翊護軍司馬,王統任扶風太守,廣武將軍苻飛龍為撫夷護軍,苻飛轉任徵西大將軍、左司馬,給調去管行政、後勤了。
苻飛與苻生要好,有關羽、張飛之勇,被封為新興王,曾任左衛將軍、前將軍,因諫阻苻生殺國舅強平被貶為扶風太守,雲龍門之變、五公之亂他都沒有異動。
滅前燕後,以苻雅為秦州牧,又復置雍州,以苻丕為刺史鎮守蒲阪,再次劃分界域。大量鮮卑人被遷徙到關中,重新分派、編戶、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