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倒是晌午後乾隆又特意往太后處走了一趟。
「皇帝早上來請過安,這會子卻又跑來看哀家,也不趁著空歇歇。」正是親生母子才說得出這樣埋怨親近的話來。
太后雖嗔著皇上一日兩次的過來,但還是一改面對後宮諸人的疲乏,臉上綻出喜悅滿足的笑容,親口張羅人安排什麼茶點給皇上。
皇上端詳太后片刻後,不由心疼道:「皇額娘清減了,您也忒自苦了些,竟結結實實吃了一個月的素齋。十一月初八還是您的壽辰呢,兒子孝敬了一桌壽宴,您竟也一口肉不曾用。」
太后這回禮佛是下了苦心的,素齋也不是各種高湯烹飪,掩人耳目的素。而是純粹決絕地啃了一個月的菜葉子。
皇上的心疼也是貨真價實。
太后手裡捏著一串楠木手串,其中三十二顆是浮雕羅漢的迦楠木珠子,每隔八顆又間隔一紅珊瑚佛頭,尾端串有米珠及團壽伽楠雙墜角。共三十六粒珠子都磨得光澤瑩潤,可見是太后常戴在手上的愛物。
她形成了習慣,說話也要捻著珠子:「為了大清的國祚,為了皇帝的嫡子,哀家吃什麼苦都不要緊。」
皇上的眉間也見了沉鬱。
是啊,如今他登基九年,帝位已穩,洞悉情弊,吏遂不敢舞弊;四海亦是逐漸昇平,三平廣西、貴州、湖南的苗亂,在西北又壓住準噶爾只敢前來議和;而後宮中,太后身子康健,逐漸也多有兒啼聲。
舉目四望,唯有嫡子之事為他最傷心之處。
他與皇后是有過一個嫡子的,二阿哥永璉出生於潛邸,聰穎殊異。哪怕他依著先帝爺的旨意,不能明著冊立太子,要將旨意放在正大光明匾後,可滿朝文武心裡都有數,二阿哥就是無冕太子。
可這樣的好孩子,都養到了九歲,卻因一場風寒死在了乾隆三年。
不止皇后悲痛欲絕肝腸寸斷,皇上也傷痛過甚,直接以「端慧太子」之名讓愛子下葬。
那金棺裡葬著的是他九年心血傾注出來的大清繼承人!
況且他不僅僅是一個失去愛子的父親,還是一個失去嫡子的皇上。
乾隆三年他的嫡子剛死,乾隆四年,當年的廢太子理密親王胤礽之子弘皙就謀反了。還不是鑽這個皇帝無嫡子,國本不牢的空子,恨得皇上咬牙切齒,從此後對宗親管理格外嚴苛。
於國於家,他都太需要一個嫡子。
可皇后,已經十四年沒有再次有孕的好訊息了。
太后見皇上沉鬱傷感,也想起那個身份貴重承歡膝下的寶貝孫子,忍不住潸然落淚:要是永璉還活著,算年紀如今也該準備著挑福晉了,過兩年自己就能報上嫡嫡親的重孫子,那真是死而無憾。
皇上的聲音帶了一點嘶啞:「皇額娘,大清開國來,從未有過嫡子繼位,兒子,兒子……」
他能有嗎?他能有超越祖宗的福分嗎?乾隆一直不敢深想,是不是因他有此執念卻無此福分,永璉才會忽然夭折。
「會有的!」太后將佛珠捏的緊緊的,語氣堅毅:「我兒是有福之人,大清自開國來,每一任帝位更迭都驚心動魄,唯有皇帝你,是聖祖皇帝愛孫,先帝爺愛子,順順噹噹二十五歲繼位,我兒必是有大福圓滿之人。」
皇上忽然想起年幼時候,額娘還是不得寵的鈕祜祿格格,皇阿瑪那樣威嚴。
他倚在額娘膝下:「阿瑪又罵了我,額娘,阿瑪是不是不疼我?是不是更看重三哥?」
那時候額娘也是用這樣堅定的語氣告訴他:「我的弘曆是最好的孩子,你阿瑪是對你寄予厚望。」
這樣堅定的語氣,支撐他度過了許多艱難的時光。
皇上眼眶微潮,母子倆四目相對,俱是無言感慨。
在乾隆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