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開始建房(第1/2 頁)
2016年10月4日,天氣晴,氣溫28-30℃,南風三級。 林帆大師掐指一算,今天萬事皆宜,尤其適宜建房。 於是,一大早起來,我就開始用柳筐挑著磚頭到東邊山的那個小山谷裡。為了方便,我決定把這個小山谷命名為“溫泉谷”,溫泉所在的那個山頭也更名為“溫泉山”,與東邊山區別開來。 我這一次還是先建的廚房和餐廳,如果時間來的及的話,那就接著把起居室和臥室建好。至於雜房和儲存室,以後慢慢來,至少眼前是不那麼著急的。 上午挑了十趟磚之後,感覺應該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攪拌混合泥,因為有上次打地基的時候攪拌混合泥的經驗,這一次非常的順利。 這一次建房,比起上次來說就簡單了很多。首先就是減少了打地基的這個環節,試問還有哪種地基會比這種一整塊石頭更堅固的?所以,我選擇這個位置建房的第一個優勢就出來了。 我只要在地上用繩子把房子的尺寸框架拉起來,然後再把表面那層浮泥層給挖開,接下來就是直接在石頭上砌磚了。唯獨有一點不足,就是山谷底下的這塊大石頭不是完全平整的,存在很多的凹凸不平。 這就導致一開始我砌磚的速度非常的緩慢,首先是本身就對砌磚還不夠熟練,其次是一會碰到個凸點,需要少塊磚,過一會碰到個小坑,又得多加一塊或者兩塊磚的。 不過,我的學習能力還是一級棒的,除了剛開始稍微有點慢,半天過後,我就熟練掌握了砌磚的技巧。當然,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技巧,主要是習慣了,砌磚就不會再東倒西歪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磚牆已經砌起到我的小腿膝蓋部位了,不用再因為底下石頭的不平整而臨時加減磚塊了。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這一次的暴雨,把我的石灰也損失了不少。所以,剛開始建房的時候,我就想著要同時燒點石灰來,否則到後期可能石灰會不夠用的。果然隨著砌磚的進展,石灰的消耗也在加快,眼看就不夠用了。 雖然暫時還沒出現石灰不夠的情況,但是我在開始建房的第三天還是選擇了停工,改成到葡萄河裡去撈石頭。幸好目前島上只有我一個這種做事計劃性不太強的,否則悠閒島的資源可能會很快就枯竭了去。 撿了一整天的石頭,我估摸著那些石頭燒出來的石灰已經足夠我這次建房所需了,包括後期房屋內外的牆壁粉刷應該都夠了。 所以在開始建房的第四天,也就是2016年10月8日上午,我在新的炭窯裡面把最後一塊石頭放好了。接著,我一秒都沒耽誤點燃了窯火。我必須趕緊燒製一批石灰出來,否則過不了幾天,攪拌混合泥所需要的石灰就不夠了。 石灰窯跟炭窯、磚窯其實整體區別都不算太大,只不過平時區分開來是為了各自方便,比如炭窯裡燒石灰,我在取石灰的時候,就必須要注意點不要混進去炭灰了,否則會影響石灰的顏色。不過,我這次之所以選擇在炭窯裡燒石灰,是因為即使石灰裡不小心掉進去了炭灰,我也不怕,因為這些顏色不純的石灰我可以用於攪拌混合泥,只要刷牆的石灰是純白色就行。 點火之後,我又對窯裡面的火繼續觀察了大概半個小時後,感覺窯裡面一切都正常後,我又返回了溫泉谷繼續砌磚建房。 2016年10月18日,我開啟了炭窯。隨手掰開了幾塊石頭,發現都已經燒製成了石灰。然後,我又把窯口給封了起來。留著在窯裡面,等著需要用的時候再來取走。另外,我又擔心會再次下雨,所以乾脆在炭窯頂部的出氣口加蓋了一個棚子。 當然,如果是前些天那連續二十多天的暴雨,這個棚子肯定是擋不住。但是,一般的小雨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對於這一次建房,我一開始的想法是一鼓作氣把房子建好。因為有句話說的好: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想的確實是比較美好,計劃也非常的合理,但實際執行起來才發現問題重重。其實,沒有問題也會創造問題。 到了這個時候,我才明白了平常大家尤其是領導們經常說的那句老話:三分部署,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