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5 頁)
小街,便投身在逛夜市的人潮中。
夜市剛張,是江東門至碼頭一帶,最熱鬧的時刻,傍晚登岸抵步的旅客,通常會在街上撩船忘返。
走了一段街,不久便重新鑽入一條小巷。
幾個從小街口跟來的人,發覺他失蹤,立即分頭尋找,回頭重找蹤跡,夜間在鬧市跟蹤盯梢,相當不易。
這是他計劃中的重要步驟,忽隱忽現表現出他是在夜裡活動的行家。
當然並非真的行家,所以始終不能完全擺脫跟監的眼線。
如果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那就是真正的行家了。
按他在京都的身分地位和活動的情形,他應該不是真正的行家,雖然近期內開始混世玩命而且練武,當然不可能在短期間成為老江湖行家。
如果讓對方看透他,靈貓戲鼠的遊戲就玩不成啦!
留下一些線索,才能將盯梢的人引來。
不久,他出現在碼頭下游的一處河倉內。
河倉不太大,堆了許多貨箱和竹籮盛裝的貨物,在一排木箱左右,共有五個青衣人迎接他,點起兩支大燭,光度仍感不足。
箱上放置了四個大小不等的錦盒,外面用紅綾包裡,顯得相當貴重,所盛的束西一定不同凡響,一看便知是中小型的珠寶盒或匣。
那位留了八字鬍,氣勢相當悍野的中年人,言歸正傳,開始向他解說。
“平江土地在耍花招,或者認為絕世人屠不識寶。”中年人開始解最小的錦盒:“這四件所謂偷掘自吳宮的奇珍,經過我們的專家鑑定,全是騙人的,根本不是千餘年前的吳宮故物。你看,這就是夜明珠。”
紅絨盒內,一顆大如鵝卵乳白色的渾圓大珠呈現在眼下。
中年人取出,放在焰火旁片刻,走入左面發堆黑暗虛將珠託在掌心,珠線出乳輸色的光影而非光芒,根本不可能照亮三尺以內的景物。
光影朦朧,在外行人眼中,的推掉乎其神,認為是奇珍異寶。
“呵呵!說是夜明也不算錯呀!雖然不至放滿倉生光,暈竟確是自行發光呢!”他笑吟吟無意仔細察看。
“如果事先不曾經過強光照射,是不會發光的。”中年人從暗處踱出,將珠放人盒中:“這是頗有名氛的金剛青磷石磨裂的,外面再加了一層磷光銀粉再仔細拋光,便成了所謂夜明珠了,在行家眼中,價值不會超出三百兩銀子。由光度估針,裂造期不曾超過一百年。”
“這面照妖鏡也不是吳王闔閭時代的故物古董。”另一位文質彬彬的中年人,開啟另一個錦盒,取出一面八寸青銅鏡。
八寸古銅鏡,已可算是大型的了,古色斑爛,已長滿了銅綠,但鏡面經過良匠精精磨得勻稱,新塗上了金銀,光可鑑人。
中年人將鏡就近燭火,鏡將光反射到側後方的牆上,像朦朧的月亮,看不到妖精的形影
“燭光不夠強烈,所以看不到妖精現形。”中年人拈著鏡紐,在鏡背指指點點:“鏡背緣刻磨了三條線條古樸簡單的挾渦雲虯龍,深淺各有不同。中間是半人半鬼的面孔,用泥墨填平。從鏡面看,是看不到圖形的。在強光的照射下,比方說,日光。由於圖形刻磨的深淺不同,反射的光中發生極為不可思議的變化,光圈中隱約出現渦雲虯龍與面孔的形影,在持鏡人的巧妙移動下,所出現的形影變化多端,光在變,人的視線也在變。看的人以為是妖怪,所看到的就是妖怪。正確的說,這是俗稱的魔鏡,也就是變像的小型秦鏡,所照的女人是好是壞,生死全控制在持鏡人手中。秦鏡,當然不可能出現在吳故宮中。玄門方士用來在深山行走降魔伏妖,那是騙人的,鏡本身毫無魔力,魔由心生自己騙自己而已。用來騙人,價值就大了。”
“道理其實並不神奇深奧,只是懂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