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刺史府揭彩 上(第1/2 頁)
貞觀二十年(646年),吳賴被李世民追封為武陽侯,同年李廣雄繼承了父親吳賴的爵位併兼循州刺史,統領循州一切行政事務。
唐太宗李世民同時做出了一項重要的決策,將循州州府更名為海豐縣武陽,並在武陽城設立了新的刺史府。
至此武陽這座古城將迎來了一次新的發展機遇。
七月十五日,上午巳時。
盛夏的循州,陽光燦爛,武陽城內的刺史府熱鬧非凡。
武陽城內的達官貴人和百姓們紛紛來到刺史府,參加李廣雄的揭彩儀式,同時也是見證新的循州刺史上任。
刺史府前,彩旗飄飄,歡聲笑語瀰漫在空氣中。
人們身著華麗的服飾,笑容滿面,相互問候。官員們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彰顯著唐朝的威嚴和繁榮。
百姓們則穿著樸素的衣裳,帶著期待和喜悅的心情,期待著新的刺史能為武陽城帶來和平與繁榮。
錄事官站在登記臺後,高聲記錄著每位來賓送上的賀禮。
他們的聲音在空氣中迴盪:
“商人姜叄,送千年人參、鹿茸各一對。”
“上一任循州刺史範惟笙,送漢代蓮花玉佩一對。”
“前任城主李剛,送寶劍一把。”
“商人豐賢瑞,送大米一百鬥。”
“商人張益達,送綾羅綢緞十匹。”
“商人王堂德,送精美瓷器一套。”
“武陽縣令田大仲,送文房四寶一套。”
“大儒史大傅,送親自提筆書法一幅。”
錄事官的聲音一頓,高聲喊道:
“清正廉明,剛正不阿。”
這不僅是對到場的官員們的讚頌,也是對新任刺史的期望。
當商人趙申晁的賀禮被遞上時,錄事官定睛一看,面上露出震驚之色,隨即恢復平靜,高聲宣佈:
“商人趙申晁,贈東晉顧愷之畫作《洛神賦圖》一幅!”
此言一出,現場眾人紛紛轉向趙申晁,議論聲四起,圍繞這幅傳世之作的真假展開。
趙申晁一時之間成為了眾人的焦點,他的禮物不僅價值連城,更彰顯了他在文化上的品位與地位,也是給李廣雄新官上任送上一份大禮。
隨著趙申晁的禮物引起的熱議,場面變得更加熱鬧。
人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對於能夠擁有一幅東晉大家顧愷之的作品,都顯得極為興奮和好奇。
一些對書畫有研究的文人雅士,已經開始仔細觀摩,試圖辨別畫作的真偽。
觀看此次揭彩儀式的人群中,兩個身影在交談著。
“你可真是大方,居然把一幅顧愷之的真跡《洛神賦圖》交給趙申晁,現在趙申晁轉手將這一幅真跡送給這個新官當賀禮。”
老者接著又說道:“他這可是借花獻佛啊!”
“反正又不是真的,這只是我模仿的一幅贗品。”中年男子語氣平靜回道。
“那真品呢!”老者問道,眼中閃過一絲貪婪的光芒。
“我當然是將它保管起來。”
中年男子從他的眼神中讀出想將真跡佔為己有,隨後不屑一顧道:
“那可是稀世珍品,我怎麼可能輕易將他送人。”
“你這模仿的技藝還真是了得,連我都看不出是贗品。”老者讚歎道。
“我有這一身本事多虧我父親的悉心教導,同時也是要感謝各位長老的教誨!”
中年男子又緩緩說道:
“自從十三年前汪武發動入侵武陽城的戰亂失敗後,父親身心俱疲,幾年後便駕鶴西去,父親未完成的使命現在將由我替他來完成。”
老者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