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 頁)
生慾望,這在佛道的修行裡是必須要斬除的部分,具有教訓性和警惕的意味。
像這樣,每一部電影有著不同比重的女性出現,每一部影片的描述,隨著電影的脈絡和內容,對於女性有著各種不同的解釋。
。 最好的txt下載網
8、銀幕中的流行產業(1)
隨著人們思維的變化,在電影裡也反映出這樣的改變,電影裡出現的形態,一樣也是在反映那個時代。
在韓國發起光州*運動的20世紀80年代,是*主義的過渡期,也是政治、社會上很混亂的時期。以近代化、西洋化為美名引起的浪潮,人們還來不及收拾混亂的局面就帶來了不動產投資、豢養小白臉、人口販賣等現象,讓人們心驚膽顫。似乎在反映這種社會氛圍般,20世紀80年代的初期,有很多社會批判性的電影開拍,都在描寫貧窮而被疏離的庶民生活。《吹風的好日子》、《小矮人射出去的小氣球》、《住在小村子的人》、《黑暗的孩子》、《傻瓜宣言》等,這些電影都是在描述當時社會的矛盾和混亂。
《住在小村子的人》一片就像片名一樣,以都市貧民區為背景,介紹各種形態的人物特色,扒手、司機、牧師等,在你來我往中一起生活,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希望”是個很陌生的名詞。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本來要參加海外電影展,竟被韓國政府認為過度暴露國內的貧窮而禁止其參展。
《七修和萬修》本來是以舞臺劇受到熱烈追捧,後來拍成電影,主角是在高樓大廈畫廣告維生的人,透過主角描述在華麗都市裡過著壓抑生活的低階庶民之聲。
(1)令人懷念的行業
20世紀70年代在電影裡常常看到的車掌小姐,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因為公交車人力精減而消失了。《去都市的處女》這部電影裡的主角,就是當時常常看到的車掌小姐,但是這部電影上映之後,由於車掌小姐的示威抗議而只能黯然下檔。因為電影裡的車掌小姐把收到的車費私吞,為此激憤的從業人員提出豎旗來抗議。
《九勞阿里郎》描寫的是工業區女工的悽慘故事,這在制度圈的電影中,算是首度出現勞資問題的電影。20世紀80年代的中期,勞力密集的工廠逐漸消失,其他部門的工作逐漸增加,工業區的女工也向高薪資的方向移動,這個時期的最大特徵是影片裡出現的職業也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初期,女性的職業通常是無業的主婦或是餐廳、酒家的侍者,後來才有專業職務角色的逐漸出現。《霧柱》、《沙城》等作品中常常出現電視製作人、電影劇本作家等從事於廣播或電影等文化產業的女性。
而在20世紀90年代由於國民收入的提升,消費層由過去的高階文化轉為大眾化,衍生出新的文化風土。生活的富裕帶來了休閒活動,也加速了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在上一代打拼出來的豐碩物質中,急速成為文化產業受眾的新消費群“新生代”階層,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電影裡,計算機、設計師、廣播相關等很受新生代喜愛的職業大幅登場。
《特里薩的戀人》裡的新聞播報員、《那女人那男人》和《我想愛的女人、我想結婚的女人》裡的電臺製作人、《雪花》和《連結》的電視劇作家、《婚姻故事》裡的播音員等,有關文化產業的職業不分男女頻頻登場。還有在《我會做驚人的事情》裡的廣告導演、《潮地》的廣告*作家、《咖啡、廣告詞、影印》的廣告文案等,電影裡常看到從事廣告的人在忙碌工作的生活形態。
自從20世紀90年代起,計算機使用普遍化之後,相關職業也大幅出現於電影。《面試》、《遊戲結束》裡的計算機工程師,《失控》、《爸爸有愛人了》的繪圖師等,有關計算機的新興職業開始登場。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