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3 頁)
你們的辛勤勞動將會流芳百世!
第一章
時間旅行的基礎:來自量子力學和超弦理論
時間旅行是潛在的人在潛在的空間裡進行的。
我會告訴你誰能讓時間在此刻緩慢前行;
誰能讓時間在此刻稍微加速;
誰能讓時間在此刻飛速前進;
而誰又能讓時間在此刻停止。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 shakespeare)
人都會有一種超自然意識,使其超越空間與時間的正常邊界‐‐需要說明的是,有一個超越了物質世界的維度存在。
‐‐埃德加•米歇爾(edgar itchell),阿波羅14號太空人
時間和重力的歷史理論
歡迎來到101時間旅行。數千年來,我們多次嘗試去解釋或者描述萬有引力以及一種&ldo;時間&rdo;現象。在古代哲學文章裡,這種現象有時被稱作&ldo;時間之箭&rdo;。為了獲得對時間旅行的充分了解,我們需要理解時間、地心引力以及&ldo;統一場&rdo;的歷史理論。
我們對於我們周遭的各種物理力量仍然還不能全然理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存在於我們周圍的神奇宇宙以及它運作的方式、時空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無處不在的所謂的量子場。發現超時空裂洞以及其它時空隧道是理解宇宙如何運作及其神奇本質的必然結果。
雖然西方社會經歷了許多黑暗時代,但是早在公元前330年,亞裡士多德(aristotle)所謂的四元素‐‐土壤、水、空氣和火,自然界中都有其獨特的地位。他認為,地球上的物質儘管本質相同,但是重量較大的物質下落的速度較快,能夠比其它物質更快落到地上。
伽利略•加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在1604年推斷重力產生了一種明確的加速度,而不是速度,並且這種加速度對於真空中運動的物體的影響是相同的。重力加速度的普遍性正是基於眾所周知的弱等效原理。
當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1643-1727)先生於1606年意識到月球軌道的執行如同蘋果掉落到地上一樣都依賴於地心引力時,他為地心引力理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引力公式中,引力與其到地心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牛頓將平方反比定律與他的三大運動定律、物體之間的引力以及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的反比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重力普遍理論。此理論闡述了在每個物體之間都存在吸引力,其大小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勒奈•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在較早的時候根據行星上的內部壓力漩渦提出了非定量的引力理論,但是牛頓並沒有提供引力產生的原因。實際上,他甚至拒絕將它稱為一種引力,而是將它稱為&ldo;機體相互之間產生的重力吸引&rdo;。這一理論足以推出克卜勒(kepler)的行星運動理論、海洋潮汐以及分點歲差規律。在1846年,人們利用這一理論推測並發現了一個新的星球‐‐海王星。因此,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被認為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突破之一。
如果用數學的方式來表現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萬有引力是f,它的公式為f=g(1)(2)/r2,其中兩個粒子的質量分別為(1)和(2),粒子之間的距離為r。g是萬有引力比例常數,它是一個不能夠用太陽系觀察資料來確定的未知量,它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