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誌著上海建城之始。上海市區原是吳淞江下游的一個漁村,至唐宋逐漸成為繁榮的港口。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建上海鎮,鎮因黃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經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設上海縣,轄華亭縣東北、黃浦江東西兩岸的高昌、長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鄉,為松江府屬縣。1927年設為上海特別市,1930年5月改稱上海市。尹曉覺得這可能就是那段傳說的由來,只是有些誇張簡略罷了。畢竟,一個城市的形成需要多方因素。
而真要說上海的發展,這是從16世紀開始的。在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成為全國棉紡織手工業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開闢為“通商”口岸。在此後的一百年裡,外國列強紛紛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的主要據點。1949年5月27日,上海這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獲得解放,開始新生。
上海的解放揭開了上海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人民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鬥,從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條件下畸形發展起來的舊上海,使上海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以來,上海的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上海人民以強烈的進取精神,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點的發展新路,使上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變革,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正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的目標邁進。
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積僅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使上海市的轄區範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幾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4年末,上海全市面積達到634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100公里。其中區域面積5299。29平方公里,縣域面積1041。21平方公里。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面積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三大島。
第一卷 第十五章 上海(二)
上海位於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長江與東海在此連線。上海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上海成為一個有著良好的江海港口的沿海城市,繁榮的發展起來。
如今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上海,肩負著面向世界、服務全國、聯動長三角的重任,在全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上海成立後,上海的經濟就一直在不斷地發展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後,上海以建設“四個中心”為目標,以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為抓手,進一步擴大內外開放,加快科技和體制創新,使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不斷增強。1992年以來,上海經濟已連續13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4年,實現上海市生產總值7450。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6%,增幅為199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比1990年增長3。9倍,平均每年增長1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