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破胡之法(第2/3 頁)
很是稀奇。還特地去檢視過那些馬匹,發現胡商的馬,除了包裹犛牛皮之外,別無他物。”
“犛牛皮?太好了!爹,我想到更好的破胡人騎兵的辦法了。”李皓峰興奮的說道。
“皓峰,有什麼辦法?”李泓毅很是急切。胡人韃子侵犯中原,在中原內燒殺搶掠,毀滅了所有人的家園,讓無數人流離失所。
中原人,無人不恨韃子。
所以當聽到李皓峰說有更好的法子破胡人騎兵時,很是激動,驚喜萬分。
“爹,你回去多鑄造鐵蒺藜。”李皓峰,又在地上畫了一個圖形。
“鐵蒺藜,鐵質尖刺的撒佈障礙物。有四根伸出的鐵刺,長四寸,凡著地均有一刺朝上,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
所以無論如何投擲,總有一方尖刺朝上,簡單而有效。在途中,城牆周圍,撒滿鐵蒺藜,可有效殺傷敵人戰馬。
以咱們李家的鍊鋼之術鍛造出來鐵蒺藜,足以刺穿馬蹄。再配合上鉤鐮槍陣,哈哈哈,胡人的戰馬,就是咱們的了。”
“妙哉!妙哉!鐵蒺藜,當真是好東西,皓峰,你是怎麼想到的?”
“哈哈,爹你看!”李皓峰伸手指向前方山坡上,一簇表面被燒得有些焦黑的蒺藜。
“原來如此,哈哈哈”
“爹,我再傳你一套鉤鐮槍法,及鴛鴦戰陣,對付胡人鐵騎,手到擒來!”
李皓峰隨手砍了一長一短,兩根樹杈,去掉樹枝留下一小截分叉,做成了鉤鐮槍的模樣。長的遞給了李泓毅,短的,自己演練。
鉤鐮槍法,是李皓峰前一世在山東拜訪名師時,由名家徐明達所傳授。徐明達,乃梁山好漢徐寧的後人。而徐寧,正是當年,教授水泊梁山義軍鉤鐮槍法的教頭。
“爹,看好了!鉤鐮槍,其法可有九種變化。在馬上使用,三鉤四撥,一搠一分,打上、中七路,步行使用,八步回撥,鉤東撥西,專門鉤蹄拽腿,打下三路。”
李皓峰先自己演示一遍,再講解精
要之處,再帶李泓毅反覆演練,不出半個時辰,李泓毅已能熟練使用鉤鐮槍了。
“嗯,爹,您已經掌握了鉤鐮槍法,接下來,我再傳授您鴛鴦陣!”
鴛鴦陣,乃李皓峰前一世,明嘉靖年間,抗倭名將戚繼光所創。
當年,倭寇於東南浙閩沿海一帶登陸,沿途燒殺搶掠。明嘉靖帝命戚繼光前往浙閩抗倭。
浙閩沿海多山陵沼澤,道路崎嘔,大部隊兵力不易展開,而倭寇又善於設伏,好短兵相接。
戚繼光針對這一特點,創造了一種新的戰鬥隊形——“鴛鴦陣”。這種以十二人為一作戰基本單位的陣形,長短兵器互助結合,可隨地形和戰鬥需要而不斷變化。
鴛鴦陣陣形以十二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
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套上特別打造的槍尖。
又仿照竹枝椏杈的樣子,用鋼鐵打造成尖銳,並且帶有倒刺的鐵椏杈。再削掉毛竹上的竹枝椏杈,用繩子將鐵製椏杈綁在毛竹杆上,代替原有竹枝椏杈。
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鉤鐮槍手的進擊。
接著是四名手執鉤鐮槍的鉤鐮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鉤鐮槍手未刺中敵人,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