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5 頁)
我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你多玩一會兒吧!”又向屈小南說,“洛洛,你別光顧著自己彈琴,也陪陪同學呀!我等下還有個會,晚上就不回來吃飯了。晚飯你要是不願意在家裡吃,可以和同學出去吃。”
屈小南嘟囔著說:“會會會,一天到晚都開會!”
酈塔也不介意,看看手上的勞力士錶說:“叔叔還可以在家待五分鐘,你想要買什麼快說吧,叔叔給你帶。”
屈小南忽然柔媚地一笑,說:“不用了,叔叔,我現在什麼都不缺。就是一天到晚一個人無聊!叔叔晚上早點回來吧!少喝點酒!記得吃高血壓藥!”
酈塔笑著點點頭,說:“我會盡量早點回來的。”他輕輕地帶上門出去,不一會兒就聽到汽車發動的聲音。
當時的我並沒有多想,只是覺得富人的日子並不好過,每天都是疲於奔命,少有休閒,正如有人揶揄的,窮的只剩下錢了。
我還有一個錯覺,覺得屈小南與酈塔的關係很融洽。
直到屈小南死後,我無意中將“洛洛”與“酈塔”連讀成“洛麗塔”,才恍然大悟。
屈小南似乎很喜歡《悲愴》,再接下來的時間裡,她反反覆覆地彈奏著第三樂章,曲中悲愴的感情如潮水般湧動。
我被音樂帶到了另一個時空,在盛夏的時光裡,我看到了飛雪的嚴冬,殘星寒風,冷月疏桐。我從她的忘我的演奏中,感到了愈演愈烈的熱情,那是徹底絕望之後的縱情狂歡,那是孤寂尋不到心靈之後任意放縱,那是窮途末路時垂死掙扎,那是一個生命頑強地與命運抗爭失敗後的絕唱。
我的心底隱隱在疼,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死亡離我是那麼近,而在此之前,我以為死亡與青春之間隔著千山萬水。
那一刻,屈小南渾身上下散發著死亡的味道。
然而,那時的我執拗地認為她只是在演繹貝多芬的“悲愴”,與彈鋼琴的屈小南是沒有關係,我忘了一個詞:曲通人心。
與其說是貝多芬的曲子悲愴,還不如說是屈小南心境悲愴。因為在此之後,我曾聽過數個人彈這首曲子,她們無一例外地都是矯揉造作,是不知愁滋味的人強說愁。
因為屈小南,我每一次聽到《悲愴》時,心裡的某個地方就開始溼潤起來。掃開時間的薄塵,我看到屈小南幽豔哀婉的笑,那是積蓄不化抑鬱,那是明知道自己無路可走之後的痛苦的煎熬。
☆、勿忘我(9)
在光華與憂鬱相伴相隨的年代,每一天既是短暫的,又是漫長的,因為所有的事物都是瞬息萬變的,一轉身,已是百年身;而所有事物又是永恆的,斯景,斯地,斯人,被人的意識錄製成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固定不變。
我曾萌生過舊地重遊的念頭並付諸實現。一次假期回家,我坐同一路公交車去屈小南家,雖然屈小南已經不在,那裡有了新的主人。
我一到那裡,熟悉的氣味就撲面而來。往事的一點一滴像遊絲一樣在我身邊飄浮,我輕輕一揮,就抓住了大把大把過去的影子,而那些時光已經糾纏在一起,我很難辨認出哪個在前,哪個在後。
古人淚灑相思地,而我卻是欲哭無淚。
我思無窮,愛情在夢中。我覺得自己虛弱無力,無可改變地看著屈小南與自己漸行漸遠。我看著如玻璃般透明的歲月,輕易地看見我生命中的罅隙在十七歲那年的盛夏出現。
少年時代的愛情都是真摯的,與功利無關,與情慾無關。
當日淡淡的暖,淡淡的澀,淡淡的甜,淡淡的苦,到現在被時間釀成一杯毒酒,喝下去肝腸寸斷。
雪月花時最憶君,我夜夜舉杯,遙向十七歲的那一年,遙向十七歲的屈小南。
我徘徊在承載了太多回憶的地方,久久不肯離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