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2 頁)
但是沒辦法,這是組織決定,他得服從。嚴格的紀律約束,使他不得不收斂一些鋒芒。隨時檢點自己的一舉一動,這就造成他性格的急劇變化,由外向轉內向。辦事先看三步棋,小心謹慎,不能多言多語。由於先天性格是明快爽朗的,受到這種壓抑,使他在言行表現上常發出突然的爆發性,使周圍人覺得他脾氣火爆,甚至古怪。
每次,陳一峰送來情報,他得連夜處理。把原件燒掉,然後送到上海交給程和生。他很矛盾,一方面,他從看到的情報中得知了這些情報的重要內容,看到了這些情報的重要價值,也看到了他所從事的這項工作的偉大意義。然而,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總覺得憋得慌。但是,還是那句話,沒辦法,只得強制自己去習慣。後來,他又漸漸發現兩大工作問題,其一,為送情報,陳一峰必須經常來光顧他這個不起眼的小店,一次來買條毛巾,再次來買包香菸,三次四次沒完沒了的來買些小零碎。這對於一位西裝革履,經常活動在上層人物中間,進出高階機關、大飯店、跳舞廳的堂堂&ldo;中聯社&rdo;首席記者的陳一峰,不是太不合身份了嗎?容易露馬腳的。其次,隔不了幾天,他必須到上海去一趟。開始,可以對左鄰盲舍放風說:&ldo;去進貨&rdo;,&ldo;去兌付款項&rdo;,但是,次數多了,難免引起鄰居們議論:&ldo;張老闆怎麼老往上海跑?&rdo;&ldo;有多大的買賣?進了多少貨?&rdo;&ldo;有多大款項可兌付?&rdo;諸如此類的猜測,會引起更多懷疑。起碼,&ldo;這位張老闆真是靠這小買賣謀生度日的嗎?&rdo;這又會引起更多的議論和猜測。中國人對鄰居的觀察和議論,比對他們自己的病體安危還要關心,這也算是一種傳統吧。
緣於這兩種考慮,他向組織上提出,經陳一峰活動,終於進了&ldo;中聯社&rdo;。擔任該社由南京到上海沿途各城市分社分發新聞稿、公函、資料的傳遞員,也稱為&ldo;聯絡員&rdo;。他臂戴臂章,身穿制服,挎著&ldo;中聯社&rdo;的大帆布公文包,上火車由&ldo;中聯社&rdo;派摩托車送到站,走日偽軍政機關高階官員專用的
通道,不受檢查。沿途各站的&ldo;中聯社&rdo;分社,則派專人按火車到站時刻進站接取新聞稿件等,到了上海,又有專用通道可走。日偽軍警憲特沒人過問,十分安全。
&ldo;中聯社&rdo;僱有三個傳遞員,他是其中之一。三人輪流,每三天往返一次,休息一天。但是,任你怎樣巧妙,天下沒有絕對安全的對敵工作,現在他就碰上了&ldo;事兒&rdo;。
他前次從上海回到南京,第二天休息。他租房住在復興路&ldo;中聯社&rdo;南隔壁八條巷2 號院一家小房裡,這裡西斜對過是陳一峰等&ldo;中聯社&rdo;高階職員的4 號院。往東北不遠的小火瓦巷裡,是情報站站長老李開的中醫診所,走動很方便。他按例定時要到老李的診所去聯絡一趟。巧不巧?在街上碰見了一個人,穿偽軍中校服,肩章金線熠熠,佩把金光閃閃的短劍,見了他,笑嘻嘻迎上來,緊拉住他的手,連聲說:&ldo;啊呀,怎麼在這碰上你!咱們多年沒見了。&rdo;
他仔細一看,猛地想起,此人名叫段天柱。當年在上海職工教育社圖書館裡,也是個熱血青年,參加了共青團。日軍佔領上海後,他到蘇南去搞武裝,再沒見到他。
&ldo;噢,噢,老段!&rdo;他忙陪出笑臉,也緊握他的手。&ldo;什麼老段!嗨,我們都還年輕。你怎麼在這兒?&rdo;段天柱頗誠懇地說著,上下打量他。&ldo;那你怎麼在這兒呀?人是活的。&rdo;他努力用別後重逢的情緒笑著反問他。&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