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4/4 頁)
不可能的。”
W15最初克服自卑的努力方式就是好好學習,特別用功,並且不斷總結學習的經驗和方法。大學的經歷使他日後在工作中獲得自信,這種自信也是緣於他對自己所擁有的資本能力的自信,自己得到社會的認同,資本的價值得以實現。他說:“我上大學時,喜歡英語,第一年對別的課程就不怎麼重視。結果,大學的第一門課,中###史,沒有及格,補考還是沒有及格,這下子就緊張了,因為這是學位課。從此以後就變得特別用功,每一門課都非常重視,每一門課都考的很好。最後破例又給了一次補考的機會,最後總算及格了,破格保研。……我對政治倒學得還可以,入學時是全校政治最高分,又是高中的最高分,考了90多分,因為政治經濟學,還有點規律。對於物理、化學這些課程,我覺得可以推。……後來就變得很用功,成績好了有一種自信。”不過他認為這同時也說明自己是在想努力擺脫某種不利的境遇,“為什麼這麼努力地學習?你怕考不過人家,你才這麼拼命地學。所以表面上的東西跟潛在的東西往往是反的。”
W15特別能吃苦,很勤勉,能沉得下心來,而且有強烈的追求成就的動力,這是他日後取得事業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自己,他有一個客觀清醒的評價:“我就像父母對我的評價,並不十分聰明,但是很勤勉,吃得苦,能沉得下心來。人家花2小時的我花4個小時。大熱天,40℃,談什麼事的時候,別人都受不了,我好像無所謂。成就感是我追求的。你看我不愛吃,不愛喝,穿也不講究。像我的同學,億萬富翁的那個,他是什麼都來,所以把錢看得重,也有動力去找錢。我就是有一種危機感,比方說,有1000塊錢,人家會花到1001塊,我可能就只會花個500塊。我剪個頭就只花5塊錢。”
作為對比,他認為有些擁有社會資本的家庭,可以給子女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也能夠給子女安排很好的工作,但是,這些子女因為缺乏來自匱乏而造成的成就動機,或者說,他們很多東西是不需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得到,而且很輕易就得到了,這樣就會使他們缺乏W15所具有的那種超越“自卑”的動力,使得這些人的職業成就相對較小。另外,這些家庭出身優越的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由於挫折而得到的種種鍛鍊,也是他們今後的職業成就不大的一個原因。
多年以後,他回過頭來看他那些出身幹部家庭的同學,生出許多感慨,他的那些同學多半現在都“不怎麼的”,雖然他們大多數也上了大學分別進了當時最好的單位,但是因為缺乏來自自身的超越意識,大多也都安於現狀,經過多年的大浪淘沙,這些人多數都“不怎麼樣,杳無聲息了”。W15說,這些人基本的生活還可以,也有安穩的生活,但是感覺到他們就是一種生活化的東西了,他們就是這個樣子了,他們沒有一種“內在的、往前衝”的東西,也沒有更多的想法,比較安於現狀,可想而知,他們再往後走就很難說了。總之,他們中間基本上沒有人們通常所認為很優秀的人,也沒有在社會上能夠發揮比較出色作用的人。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一開始他們有的分到了一些很好的單位,收入相對高一點,比方說去了外貿部門,但是現在整個行業不景氣了,所以他們也就不行了。而W15自己則在與同學的對比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有了自信”。而且不知不覺就發現,以前覺得不會做的事情,可以做得很好,這樣就建立了自信心了。他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