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論衡訂鬼原文 > 第200部分

第200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全息挑戰:大學生無限求生遊戲白天澄清緋聞,晚上瘋批偷偷黑我全民遊戲化,只有我唯一職業風流短跑之神穿成賈母后全府跟我搞事業星軌戰紀:全能指揮官我與老婆令人心梗的戀愛之旅地下城重生:冷言的逆襲淺夏時光校園風聯盟:重生韓國女主播,爆火全網時光迷蹤韓娛GD之上位之路一拳超人:英雄假面斬神:等等!大夏怎麼全是神?單元文:聽說是命裡有註定火影:變身宇智波怪力小蘿莉帶土:這次真給鳴人貼暖寶寶了若若曦晨軒瀾聽風塔防狂潮,我有無限裝備欄!

了不指責。所以《管子》上說‘在屋子裡講論,全屋的人聽了都滿意,在廳堂裡講話,全廳堂的人聽了都贊同。’現在大概你的學說與世人的見解不同,所以你的文章違反俗情,不合眾人的心願。”

【原文】

85·12答曰:論貴是而不務華,事尚然而不高合。論說辯然否,安得不譎常心,逆俗耳?眾心非而不從,故喪黜其偽而存定其真。如當從眾順人心者,循舊守雅,諷習而已,何辯之有?孔子侍坐於魯哀公,公賜桃與黍,孔子先食黍而啖桃,可謂得食序矣。然左右皆掩口而笑,貫俗之日久也。今吾實猶孔子之序食也,俗人違之,猶左右之掩口也。善雅歌,於鄭為人悲;禮舞,於趙為不好。堯、舜之典,伍伯不肯觀;孔、墨之籍,季、孟不肯讀。寧危之計,黜於閭巷;撥世之言,訾於品俗。有美味於斯,俗人不嗜,狄牙甘食;有寶玉於是,俗人投之,卞和佩服。孰是孰非?可信者誰?禮俗相背,何世不然?魯文逆祀,畔者五人。蓋猶是之語(11),高士不捨,俗夫不好,惑眾之書(12),賢者欣頌,愚者逃頓(13)。

【註釋】

魯哀公:參見28·23注。

“啖桃”前疑脫“後”字。《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先飯黍而後啖桃。”《家語·子路初見篇》作“先食黍而後食桃。”並有“後”字。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記載,魯哀公給孔子桃和黍,孔子先吃黍而後吃桃,眾人掩口而笑。哀公說,黍是擦桃用的,不是讓你吃的。孔子答道,五穀之中黍為上,六種水果桃為下,按照禮制,我應該先吃黍。

雅歌:正聲,指正規音樂。

人:疑為“不”之壞字。鄭:春秋時的鄭國。當時鄭、衛兩國的民間樂曲大為流行,雅樂在那裡卻不受歡迎。悲:古人以音悲為善。雅歌於鄭為不悲,鄭聲淫,故不以雅歌為善。禮舞:指舉行各種典禮時用的舞蹈。

趙:戰國時期的趙國,在當時以地方舞蹈聞名。

堯、舜之典:指《尚書》中的《堯典》和《舜典》。

伍伯:即五霸。參見54·21注。

季、孟:指魯國的季孫氏和孟孫氏。

據《公羊傳·定公八年》及本書《定賢篇》文當為“魯文逆祀,去者三人;定公順祀,畔者五人。

(11)猶:據遞修本當作“獨”。

(12)惑:據遞修本當作“感”。

(13)逃頓:即“逃遁”。本書“遁”、“鈍”均作“頓”。

【譯文】

王充回答說:議論問題貴在內容正確而不應追求辭藻華麗,記述事情講究符合實際而不應注重迎合別人。論文是用來分辨正確與錯誤的,它怎麼能不違背世俗人的心理,讓人們聽了不順耳呢?眾人的意見是錯的就不能聽從,所以我才排除和貶斥那些虛偽的東西,儲存和肯定那些真實的東西。如果要求一切都應當順從眾人的心意,那就完全按照舊常規辦就行了,還辯論什麼呢?孔子陪魯哀公閒坐,魯哀公把桃和黍賜給孔子,孔子先吃了黍然後才吃桃,可以說是完全符合進食的順序的,但是當時左右的人都捂著嘴笑他,這是由於習慣於這種習俗時間太久的緣故。我現在實際上與孔子當時按順序進食的情形相似,世俗的人反對我,就像當時魯哀公左右的人捂著嘴笑孔子一樣。廟堂上用的雅歌,鄭國人認為不好聽;典禮上用的舞蹈,趙國人認為不好看。《尚書》中的《堯典》和《舜典》,春秋五霸不肯看;孔子、墨子的書,季孫氏和孟孫氏不願讀。可以使國家轉危為安的計謀,被一般老百姓所貶低;治理國家的言論,會受到一般人的詆譭。有美味在這裡,俗人不愛吃,但狄牙卻愛吃;有寶玉在這裡,俗人會拋棄它,但卞和卻佩帶它。誰對誰不對呢?可以相信的是誰呢?禮儀和世俗相違背,哪個時代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就玩小號的命都市風流仙醫大國軍墾天驕至尊答應我,變成那個對的人紅妝情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