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地球是圓的(第1/2 頁)
化學的第一節課,何立文同樣沒有講太多,而是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變化舉例說明,引導大家去認真思考,後面的時間就留給大家討論,儒家雖然來了幾個大拿,倒是沒有出聲質疑,這有可能是觸及到了他們的知識盲區,還沒有想好怎麼質疑。
第二節課是地理,以前講的地理是基礎的地理知識,主要是平面地圖的方式,何立文並沒有將地球的概念提出來,以前大家都是基礎的學習。
何立文準備了一個地球儀,不過是手工製作的,很大,做了一米左右的直徑,將原來的世界地圖也詳細地繪製了上去,這個是何立文利用下課的時間在神魂空間臨時製作的,所以當何立文製作完成以後還有點輕微的疲憊感,主要是因為何立文發現旁聽的人太多了。
當何立文舉著一個直徑一米的大球走進課室的時候,自然馬上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何立文將地球儀放在講臺上,並示意大家安靜以後,這才再次大聲說道:“今天講的是地理,這個前面和大家有講過,在大唐之外,還有非常廣闊的地方,我們大唐目前在整個世界上佔比不到半成,而整個世界的7成稍微多一點是大海,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是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一個球體,就如同大家所看到的講臺上這個一樣的。”
何立文此話一出,整個二樓便如同捅了馬蜂窩一般議論紛紛,唐賀書社的學員倒是相對習慣地認為何立文講的是真的,但是也觸及到了傳統觀念的根本了,所以議論聲還是很大,只是沒有站出來質疑,但是幾位大儒就不同了,其中一位直接站出來大聲怒斥道:“胡說八道,自古以來便有天圓地方之說,何來地圓一說,而且如你所言,地是圓的,那麼就只有朝上的方向有可能有人事物了,下面的人豈不是都會掉落下去?”
何立文沒有急於回答,而是等大家稍微議論了一會才開口說道:“這們先生的質疑我相信昨天已經回答過了,昨天這位先生可能沒有過來聽課,昨天我們講過物體之間是有引力的,引力是指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一種相互吸引的力量,物體越重,引力越大,我們在地球上不會掉下去是因為地球太大,我們太小,大家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一件物體上的灰塵,哪怕你將這個物體倒過來,灰塵也不會直接掉下來就是這個道理,大家可能會說是因為灰塵粘在物體上面了,但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銅鏡上面是乾淨的吧,沒有粘的東西可能,太陽底下的灰塵是乾的吧,這銅鏡在太陽底下掉到銅鏡上面倒過來會不會直接掉落,大家平時應該都有觀察到,只是平時我們視而不見而已。”
“好,就算你說得這個有理,那你如何證明地是圓的?”這位儒家大拿繼續大聲質問道,附近的人也是議論紛紛,不過這次討論的主要是何立文所說的引力的問題,這個灰塵確實是大家經常見到的,而地相對於人,就如同灰塵相對於銅鏡一般。
何立文再次等大家稍微討論一會後才接道:“要證明其實也不難。”何立文將手掌握成了一個拳頭,然後道:“大家看一下,假設我的拳頭是一個球,我講臺上這個地球儀也是一個球,那麼這兩個球最大的不同便是因為大小不同而導致彎曲度不同,小球在同樣的大小的地方彎曲度是大很多的,所以地球足夠大,這才讓我們不仔細去觀察地話就會以為是平的,但是隻要我們從細微處觀察便可以清楚地知道這個地面是一個圓球,首先我說第一點,有知道在座的有沒有去過草原的,在草原上,遠處過來的商隊我們會先看到旗幟,然後才看到人或者馬,當然有人會說這是草原不平,那麼有人去過海邊嗎,在海邊是不是先看到船的桅杆,後面才可以看到船身?”
何立文停頓了一下,其中有一個學員就大聲說:“我到過海邊,確實如先生所說,先看到桅杆才可以看到船身。”
“好,水面是平的吧,這個是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