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夾擊吐谷渾邊軍(第1/2 頁)
何立文之所以感覺無聊,是因為已經“看到”各偵察部隊在快速偵察與回饋情報,當何立文打獵回來的時候,邊關方向的援軍第一個出發的軍情已經傳回了第一軍軍部這邊,這是何立文所觀察到的最大的一支援軍,二萬多人,何立文回來的時候,沙盤推演已經完成了,也就是說軍事計劃已經制定。
李貞英將行動方案遞給何立文,何立文接過來一邊看行動計劃一邊時不時瞄一下沙盤,從沙盤位置來看,邊軍的援軍必定經過第三師附近,但是第三師目前是成品字形佈置的,大致位置就是第一旅位於青海湖東面,第二旅和第三旅剛分別位於青海湖南北兩面中間位置,青海湖長一百多公里,南北寬六十多公里,所以這種佈置是比較合理的,第一旅等於是守護著通往大唐的門戶,另外兩個旅則是準備隨時應對南北兩個方向的援軍或者往兩個方向出擊,三個旅兩兩之間相距五六十公里,這樣就是急行軍一天的路程的樣子,方便相互支援策應。
另外就是負責打援的師第一旅和第二旅則是佈置在伏俟城往東三十公里左右的位置,也是分屬青海湖南北兩端,從目前吐谷渾邊軍的行動方向來看,正常是選擇青海湖南邊行軍,所以行動計劃是以第二師第二旅負責阻擊,具體佈置就是在青海湖西南方向的大灣處作為伏擊地點,這個位置是青海湖南邊離山最近的地方,便於隱藏軍隊,炮兵在大灣後面成三排排列,這個是炮兵教習的時候何立文要求的,畢竟飛雷炮的發射時間相對較長,所以伏擊的時候採用三段式輪流發射,第一團則是負責下面阻擊並掩護炮兵,第二團佈置在第一團右前方一公里左右的位置負責側擊與策應第一團,第三團負責中段,同時第三師第三旅佈置在灣後面三公里左右的位置,等前面點頭打響以後,第三團快速靠近中段側擊的團,第一團和炮兵同樣在後面負責後面的夾擊以及防止逃跑,第二團則和前面一樣側擊與策應,等於兩個旅基本上呈對稱式佈局,夾擊援軍。
何立文看完計劃還是挺滿意的,不過還是指向沙盤上大灣處問道:“理由呢?”
“報告將軍,經過我們參謀處的分析,吐谷渾邊關援軍急於救援,必然攜帶糧草較少,而且後續的偵察也證明了這一點,我明白將軍是指這個位置是伏俟城以外最佳伏擊地點,敵軍也會最為警惕,但是敵方急於救援,斥候不會散佈太廣,我們將部隊佈置在大灣內四里地到六里地的位置,以我軍行軍速度一個時辰內必定趕到伏擊戰場,另外我們也會敵軍進入大灣以後開始在三里地左右開始安排偵察部隊清理敵方斥侯,以第二師第一團加上炮營攔住援軍一個時辰肯定很輕鬆,而且這一段路方便行軍的地面不寬,援軍行軍隊伍必然拉得很長,前方交戰面不可能寬,所以阻擊兵力完全足夠了,等我們三面合圍完成,敵軍如果要突圍,山地不適宜敵軍突擊,特別是敵軍騎兵,根據偵察敵軍騎兵打頭,這樣正好是第一個碰上我們的炮兵部隊,三面合圍以後,我們可以根據其他援軍的行軍速度和路線選擇圍殲或者同樣圍而不攻,這個位置離伏俟城已經不遠了,敵軍糧草消耗必然已經差不多了,如果其他援軍不是這個方向或者是時間超過三天,敵軍糧草必然緊張甚至斷糧,另外,我們將第三師第一旅稍微往前移動三十里左右,第二旅則移動到原第一旅位置,視援軍情況阻擊或者直接圍殲,背面還有第二師第二旅負責阻擊,另外有第一旅作為機動部隊,根據現有情報,敵軍總共出動了五萬左右援軍,邊關援軍二萬人左右,其餘三萬人戰力比邊軍更低,我們完全可以輕鬆應對。”李貞英快速回答道。
“你們是計劃優先逼降,不行則圍殲對嗎?”
“是的將軍,如果這邊有三天以上時間,我們有機會逼降邊關援軍,實在不行就圍殲。”
這個是兩手準備,其他各方面的考慮也基本上到位了,另外偵察到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