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第1/2 頁)
「因為姐夫?為的何事?」江氏記得,大江氏和她夫君感情甚好,當年入門五載未曾生育,全靠夫君護著。不然當時她那婆母正值當權,手握中饋,非得折騰死她不可。
所以江氏第一反應便是莫非兩人感情出了問題?但又覺得不太可能。
這時大江氏嘆了口氣,道:「是公務上的事。你也知道,我家老爺這些年管著這陽州城的戶部,勞心勞力,絲毫不敢出錯。」
「這我知道。」江氏點了點頭。
地方州城掌管戶部的人稱為戶書,雖不及京中尚書的官職品級高,但其實也只是低了那麼半級而已。已經是州城上最高階別的官員之一了,和知州州府同級。
原因無他,只因地方戶部還負責當地的通商之事,掌管了本地經濟命脈,實權是比較高的。
這些年,大江氏的夫君陸戶書將陽州城打理得極好,年年稅收都十分出類拔萃。也因如此,當今聖上也一直讓他在這裡當著戶書,未曾動過將他調去京中的想法,倒是如了陸戶書的意。
「姐夫這些年政績年年都是評優,莫非今年有什麼問題?」官場上的事兒,比感情上的事兒聽起來更令人擔憂,也更令人覺得兇險。
「五年前,江南總司換人,換了那薛寶華過來,這官便不好做了。」大江氏狠狠皺了皺眉頭,似乎十分不悅,「那薛寶華看著人模人樣的,實則貪得無厭。他來後,明裡暗裡問著江南各個州的官員要銀子,沒銀子的便給他上交物資,不論是土地還是店鋪亦或是貴重的玩意兒。」
「你姐夫最厭惡這等卑劣之人,可奈何這薛寶華也頗有手腕,不知捏住了其他官員什麼把柄,竟讓那些人乖乖聽話。我聽說,有些人交不上給薛寶華的銀子,便開始在每年上繳的稅收裡動手腳了。」大江氏喝了口茶,繼續道,「只是這事兒沒有實際的證據,咱也不能對外說。因為老爺是管戶部的,那薛寶華有些產業在咱們陽州城,為著自己收益,對咱們老爺沒有隨大流送禮一事一直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既如此,那是有什麼問題?」
「問題就是,那薛寶華一開始還收斂,但如今五年時間過去,他見自己做這些事壓根就沒有帶來什麼風險,越發大膽。如今已是很不滿我家老爺裝傻充愣不給他送銀子了。」大江氏一想到這裡就糟心,「偏偏每三個月還要去餘州給他述職一次,還不知道這次會不會為難他。就算這次老爺躲過了,可下次呢?人的貪念有時候可是無止境的,那薛寶華已然是瘋了。」
江氏也是聽得心驚,道:「這種事,姐夫應當向聖上參上他一本!」
大江氏搖了搖頭:「沒用的,你姐夫拿不到關鍵性證據。沒有證據,空口憑說,誰能信?說不定還會被他倒打一耙。更何況,這往上遞的摺子都要經過江南總司,恐還沒到聖上手裡,就已經被那薛寶華知曉了。那還得了?」
「難怪先前你提到姐夫去餘州城了,會露出憂心之色。」江氏說完這句,又想了想,「待姐夫回來,你且問問,看姐夫是否能有什麼線索,哪怕只能拿到一絲證據也可。到時讓姐夫寫一封摺子,由我帶回去交給我家老爺,再看看是否呈給聖上。」
說完這個建議,江氏不知怎麼的,腦海里突然浮現出六皇子的模樣。她突然想到,若是與六皇子先相商一番,或許能更好。
大江氏聽得妹妹這般說,也點了點頭:「這些事我不是很懂,等老爺回來,我便問問他。」
另一頭,陸梔尋正帶著沈歆瑤在陸家園子裡逛著。
陸家乃江南世家,當家的又當著本地的大官,家裡產業祖傳到如今,已經是十分的豐富,所以家中銀錢是絲毫不缺的。整個陸府不僅大,而且還修得極為精緻,沈歆瑤就這麼隨便看上一眼,都覺得是滿滿的銀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