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1/2 頁)
曹智在信中提到的聯盟,袁紹,給了曹操靈光一現。這是多好的主意,兵馬不夠,可以搞聯盟,天下對董卓不滿的人大有人在,聯合起來力量就大了,還怕他董卓。
聯盟的盟主舍袁紹還能取誰,曹操認為袁紹太合適做這盟主了,第一,袁紹出身高貴,他有&ot;四世三公&ot;的背景,漢代&ldo;三公&rdo;這個職務的地位是很高的,僅次於皇帝的可謂&ldo;一人之下萬人之上&rdo;。他們家在官場上門生故吏眾多,袁家是現在東漢王朝最炙手可熱的顯赫家族。第二,袁紹長得一表人才,非常漂亮,聰明伶俐能說會道,也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和眾多名流、士大夫都有來往。有他來等高一呼,再合適不過。
曹操看完信後,哈哈大笑不止。心想,&ot;我這二弟啊,自從那次摔傷腦袋後,這靈光乍現的想法是越來越多了,以前也沒這麼聰明,看來是摔好了。&ot;曹操現在可不管曹智信上是讓他參加聯盟,還是不要參加聯盟。他現在找著了一條討伐董卓的速成道路,心頭熱啊!趕緊去找張邈商議去了。
沒過多久曹操、張邈公開打出旗號,要成立義軍討伐董卓,其實曹智已經這麼做了,但他沒好意思說。
曹操志得意滿認為這是他目前這一生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任何事做得越早,越是能讓人記住,讓歷史記住。曹操&ldo;首倡義兵&rdo;,搶了第一份。曹操的這個倡議得到了天下英雄的響應,各路諸侯、豪傑紛紛起兵,舉起義旗,要討伐董卓,匡復漢室。
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遣、濟北相鮑信同時起兵,組成聯軍,並公推袁紹為盟主。這支軍隊由於駐地都在函谷關以東,因此就稱為&ldo;關東義軍&rdo;,也叫&ldo;關東聯軍&rdo;,簡稱&ldo;關東軍&rdo;。
提到這位渤海太守袁紹,曹智一時沒搞明白,袁紹怎麼成了渤海太守。那這段時間袁紹又在幹嘛呢?曹操向他解釋了這位關東協主近期表現。
這還要從董卓進京開始說起,董卓進京以後就琢磨著換皇帝,他要廢掉皇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因此找袁紹商量。為什麼找袁紹商量呢,因為袁紹的叔叔是太傅,是&ldo;三公&rdo;之一。曹智的老爹曹嵩當時也是&ldo;三公&rdo;之一,是太尉,但在董卓進京以前,就被曹智綁回老家了。董卓進京時,何進已死,所以當時京城中就袁魁一位&ldo;三公&rdo;於是董卓就想讓袁紹傳話給他的叔叔,請他的叔叔出來支援一下他換皇帝這個事情。袁紹一聽眼珠子一轉,對這個董卓說:&ldo;那我回去跟叔叔說說&rdo;,然後就跑掉了。
袁紹逃出洛陽後,為了面子,就跟人吹噓,他是如何當場義正嚴辭的拒絕董卓,他罵董卓&ldo;這個皇帝怎麼能隨便換呢?皇帝就是你換的嗎?&rdo;董卓一聽勃然大怒,把刀唰的拔出來,就罵袁紹,&ldo;臭小子,豎子,天下的事難道不是我說了算嗎?你以為我董卓的刀不快嗎?&rdo;
董卓這麼一罵,袁紹不甘示弱,唰一把也把刀拔出來,一把橫過來橫在胸前,刀刃對外刀背對內,說:&ldo;天底下難道只有董大人的刀是快的嗎?&rdo;然後後退,退出會場,連夜逃出京城。
這是袁紹自己這麼說的,曹智才不信他有這個膽。不管怎樣,袁紹因為反對董卓這件事,而天下聞名。
袁紹從京城洛陽逃出來的時候,董卓準備是要追殺袁紹的,這個時候京城裡面有幾位名士跟袁紹關係很好,就去勸董卓。說大人不要這樣,這個袁紹他是個年輕人,他不懂事,他不識大體,一不小心得罪了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