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fanfiction芙蓉 > 第4部分

第4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做遊戲的女王擺爛玩網遊,賺不到錢就修仙傳奇世界:映照現實,技能具現木筏求生:我手握簽到系統網遊:我的速度趕超神明NBA:開局飲水機,殺到名人堂網遊:開局覺醒龍族血脈,我無敵了!育嬰寶典原神,二創幹翻提瓦特大陸我和總裁師妹一起幹翻系統盜墓小哥的兒子不讓他跟狗玩鬥羅之我千仞雪要做女帝鬥羅:武魂殿團寵路子野惹她幹嘛虛瀾最後的英雄無敵慕名尋來網遊:琉璃大炮有什麼錯?LOL:一手無框蜘蛛,帶飛周姐成為次十四有多難不屈人的破碎空間

管不顯山露水,但他的功夫顯然了得。因此,芙蓉人都很敬畏他。

做把戲(4)

趙金彪這個人,長得魁梧強壯,他不光名字威風,功夫更威風——他有一件兵器,全身鐵製,鋥光閃亮,模樣跟《水滸》中描述的魯智深所使用的禪杖差不多,重20來斤,它放在他手中舞起來,就像長著眼睛一樣,能準確無誤地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將頭髮梳理得紋是紋、路是路,井然有序。更令人吃驚的是,有時,他放開雙手,單憑肢體的扭擺,禪杖居然能自動地在他的手臂、肩胛和背脊之間上下左右滾動,由於禪杖上拴著許多小鐵環,因而每當此時,你耳邊總是一片嘩啦嘩啦聲,聽起來既悅耳,又刺激。趙金彪嘴功也不錯,他口中冒出的笑話、順口溜特別多,觀眾常常被逗得哈哈大笑。

為何像時日總未逗留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做把戲的這一行,已全面走向衰落——老一輩江湖客絕大部分已謝世,他們的姓名及有關故事慢慢為人們所淡忘,而他們的子孫及徒弟,為時勢所迫,也不得不紛紛改行,儘管個別的仍堅守祖業,但經營方式已發生了根本變化,他們不再外出闖蕩江湖,靠耍功夫吃飯,而是以家為店,開起了診所或藥鋪,以品牌和信譽招攬生意。因此,今天,在全國各城鎮鄉村,包括在芙蓉街,人們除了偶爾見到有人耍猴戲之外,就很難再看到真正的“做把戲”了。

我認為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是件好事。不過,作為一種特殊的做生意模式,“做把戲”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退出歷史舞臺,我仍感到三分惋惜——至少我認為,它的功夫表演,充滿魅力,很有文化含量,其失落太令人失望了。這裡,我借用林子祥演唱的《追憶歌手》一歌,表達我複雜的心緒:

童年在那泥路里伸頸看

一對耍把戲藝人

搖動木偶令他打筋斗

使我開心拍著手

然而待戲班離去之後

我問

為何木偶不留一絲足印

為何為何曾共我一起的

像時日總未逗留

2005年7月7日於樂成馬車河

學拳(1)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芙蓉跟其他的山區或半山區地方一樣,民間流行學拳。特別是男子漢,大家往往以“弟兄班”為圈子,分別在大戶人家的中堂或道壇裡設下拳壇,然後請來拳師,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有關活動。

芙蓉街也一樣。

我已不記得當年芙蓉街有幾處拳壇,這些拳壇具體分佈在哪些地方,只記得當時社會上學拳的風氣很盛,青年男子中很少沒有學過拳的,也很少不會耍幾招的。特別是到了夜裡,街上這個院子,那個院子,黑戳戳的都是人,他們分別紮在一起學拳,練拳人誇張的吼叫聲,他們用腳蹬地發出的嘭嘭聲,以及拳掌擊打在胸脯或腰間所發出的噼啪聲,聽得清清楚楚。平時,人們蕩街(逛街)或在街頭巷口講白搭(聊天),扯談最多的還是“拳話”,並常常成雙捉對,比試起“扳手”、“推步”、“拆拳”等功夫活來。

不過,芙蓉街人學拳,大多數是無師自通的。我就算一個。

我住在芙蓉街,身邊有一班朋友,大家都在唸初中,尚未到達學拳的年齡,但覺得學拳很好玩,於是也趕起熱鬧。大家夜裡到處亂跑,這個拳壇看看,那個拳壇瞧瞧,憑著記性,各自學會了幾招,個個成了“三腳貓”。後來,大家覺得不過癮,索性聚在一起練拳,地點變來變去。

芙蓉人學的都是南拳。南拳具有步穩、拳剛、勢烈等特點。大家講究扎馬步,忍氣,出手不管是拳還是掌,都強調一個“狠”字。誰都說,一個人練到“沒有了小便”,臉色發黃,功夫就到家了。我很在意這句話,

目錄
老闆來真的星際太古天尊紀辰傳說黑箭掠紅顏(蒼龍堡之七)藥醫的隨身空間藏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