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5 頁)
了。這座地下倉庫裡存放的都是帝國海軍各種裝備的資料,幾乎全是秘密檔案,其中不少甚至是絕密檔案。因此,安排軍官來管理是最合適的。只不過,談仁皓沒有發現警衛,看樣子,也沒有多少人敢到這裡來偷取情報。
“這些資料也許你都用得到。”中年女上尉將談仁皓帶到了一排放滿了資料的架子前,“走廊那邊有個閱覽室,你可以在那邊翻越,不過每次只能帶兩套資料過去,且必須要在先登記。另外,這裡的所有資料都不得外借,而且只能用我們這裡的紙筆,任何紙張不能帶出去,明白嗎?”
談仁皓點了點頭,這些規矩他還是明白的。雖然他不清楚閱覽室裡有沒有人監視,不過他敢肯定,管理員會在他把資料還回去的時候會仔細的檢查一遍。
談仁皓很快就被這裡的豐富資料給吸引住了,他甚至忘記了吃午飯。如果說在他以往的認識中,帝國海軍是一支強大的軍隊的話,那麼現在他完全可以肯定,帝國海軍是世界上最龐大的一架戰爭機器了。
帝國海軍對裝備的依賴程度遠遠超過了帝國陸軍(人才方面也是一樣的)。僅僅一點表皮的認識,談仁皓就驚訝不已。帝國海軍有著完善的裝備研究與製造的管理體系,這是數百年來,透過無數次的實踐,在接受了無數次的教訓之後總結髮展出來的一套效率不算最好,不過卻最為可靠的管理體系。同時,談仁皓也認識到了,帝國的這臺戰爭機器到底有多麼的龐大。
帝國海軍一共有五所艦艇設計院,分別是大連艦艇設計院,青島海軍研究設計院,松江艦艇設計院,高雄艦艇設計院,以及廣州海軍設計院。這五所設計院中,大連,松江,廣州三個設計院的規模最大,主要承擔巡洋艦及其以上級別的戰艦設計工作,而且都有各自的相關機構,比如材料,彈藥,化工等等相關的實驗室。
帝國海軍一共有二十四家造船廠,其中八家造船廠可以承擔萬噸級以上的重型戰艦的建造工作,而能夠承擔三萬噸級以上主力戰艦建造工作的則有四家。規模最大的造船廠是江南造船廠,該廠的老廠址在吳凇江,而新廠址在崇明島上,廠區面積達到了兩萬多畝,工人職員近三萬人,擁有三座可以承建五萬噸級艦船的大型船塢,如果以戰時體制進行生產的話,可以同時保證三艘戰列艦在船塢建造,而另外三艘戰列艦則在碼頭上棲裝。而這四家造船廠一共有九座可以承建五萬噸級戰艦的大型船塢。工人職員總數超過了十萬人。
毫無疑問的,帝國海軍的強大不是沒有任何的基礎。在上次大戰結束之後,帝國海軍只讓這些船廠以不到三分之一的建造能力在運作,就足以保證帝國海軍戰艦的正常更新換代了,如果戰爭爆發的話,那麼帝國海軍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讓這些船廠全都滿負荷運轉,為海軍源源不斷的提供各種戰艦。當然,這樣龐大的造船能力是建立在帝國龐大的工業基礎上的,如果沒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鋼鐵,化工,電力等等工業基礎的話,那麼帝國就無法維持這麼龐大的軍事製造業。
讓談仁皓感到驚訝的事情太多了,除了龐大的艦艇建造業之外,帝國海軍的其他裝備製造工業體系一點都不遜色。特別是在上次大戰中,帝國經歷了歷史上最慘痛的“失敗”,失去了獨霸全球的寶座,這讓帝國的所有軍民都在反思,為什麼強大的唐帝國沒有能夠在戰爭中獲得完全的勝利,被迫與東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停戰條約。在保住了顏面的同時,也失去了應有的地位。痛定思痛,也就是在戰爭結束那一年,帝國開始了全面的工業體系改制,從而為帝國在這十多年裡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帝國海軍的動力絕不僅僅來自於某一種感情,更多的時候,是在巨大的威脅下不得不以超快的速度發展的。當談仁皓看到了帝國海軍正在研製,以及近期即將裝備的一系列的艦艇時,深刻的感受到了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