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頁)
老人聽了今筱的猜測,倒頗有幾分意外:
「這裡的年輕人都知道王國常年大旱,根本想不到曾經有過這樣大的水災,你的洞察力還真敏銳。」
說完這話,老人看著今筱,眼圈竟忽然有些泛紅。
勉力把情緒憋壓下去後,他才繼續張口道:
「水這東西啊,缺它不行,但太多也是問題。」
今筱明白他的意思:「那場水災淹死了很多人,對嗎?」
老人沉默了。
半晌,他終於開了口:「沒錯,半個王國的人,全都在那次水災中死去了。」
這一句話,讓今筱和齊聞文聽得心驚。
他們能想像,那場巨大的洪災到來時,人們是怎樣的無助和絕望。
而又有多少人,在水災結束後,失去了自己的親人,沒了自己的家……
老人從唇中溢位一聲嘆息。
三人一時無話。
良久後,見老人情緒穩定些了,今筱才再次詢問:
「當時國王也死在那場水災裡了嗎?後來無雨國的國王,和他是什麼關係?」
老人用布滿皺紋的手抹了一把臉,回憶著,說:
「那時的國王還是桑格努五世,他的確死於那場水災。」
「說來也巧,水災發生時期,國王的兒子不在國內,逃過了一劫。不過,等他回來的時候,面對的就是一番悽慘景象。活下來的人,要麼是及時逃出了無雨國的民眾;要麼是一些王公貴族,只有他們的住處城堡高度可以超過6、7米,及時跑向城堡高處,可以避開水災。」
「國王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桑格努六世,看到這樣的場景,悲痛欲絕,決心重建無雨國。」
今筱:「他那時還不知道王國即將面臨大旱?」
老人點點頭:「沒錯,一開始國王和活下來的民眾都懷著滿腔悲痛,緬懷去世的至愛親朋,決心建設好新的無雨國。但這一腔熱血沒過多久,國王就漸漸發現不對勁了。」
今筱:「也就是說,他剛意識到,水災過去後,再沒下過一場雨?」
老人:「沒錯,一滴雨都不下,乾燥得厲害。無雨國的民眾受不了這樣的生活環境,紛紛外逃出了無雨國。」
今筱:「我明白了,所以國王及時發布嚴酷法令,不允許國民向外出逃。後屆歷代國王也就這樣延續下去了。」
老人嘆了口氣:「這也沒辦法,怪我們造孽深,祖上的債,得我們償還。」
這自然說的是那個在無雨國民眾間流傳已久的說法——
那場慘絕人寰的大水災,是由當初行為不端的平民引起。
這也是國王用來解釋,為什麼一些貴族能夠躲開禍端的原因。
民眾之所以對此深信不疑,還是因為桑格努六世。
他作為國王的兒子,偏偏能之前離開這個王國而逃離一劫——這被認為是天意。
因此,普遍的說法是,貴族階級沒有犯錯。
他們甚至還被平民拖下水,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後世的幾位國王,才要頒布命令,讓平民的後代承擔責任,讓他們為先祖贖去罪孽。
今筱和齊聞文早就清楚這些。
但聽見老人如此哀嘆於自己的罪孽,還是覺得心裡堵得慌。
不過,兩個人沒說話。
茗樂卻從門外走了進來。
茗樂看不慣不公事。
來找兩人的時候,無意間聽到了些,感到無比難受憋屈。
她站出來,忍不住反駁道:
「什麼祖上的債?憑什麼要你們償還?你知不知道,國王說平民惹禍帶來的天譴,很有可能就是一場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