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槍法六品,七月終末!(第1/2 頁)
經過昨晚一役,閻闖認識到器械的重要性—— “拳腳終究有限。” “昨晚,我要是有一定的槍法造詣,憑藉‘奇物·紅纓槍’,未必不能跟杜寒風斗上一斗。” 可閻闖過去二十年大多時間都在精研拳法,對器械只做了基本練習,哪怕是最拿手的槍法,在他如今的拳法造詣面前,也上不得檯面。 但是,從今日起,閻闖必須將器械功夫特別是槍法重視起來。 “‘程家拳’的常見的器械有長棍、齊眉棍、三節棍、兩節棍、花槍、大槍、雙槍、雙頭槍、鉤鐮槍、護環短刀、大刀、大關刀、朴刀、馬刀、七星刀、雙飛蝴蝶刀、劍、戟、藤牌、燕尾盾牌、排叉、月牙鏟、鐵尺、纓槍、流星錘、鐵鏈、軟鞭等。” 兵器是拳腳的延伸。 以‘程家拳’各路拳法為根本,大刀也好,長棍也罷,亦或是長槍,都是從拳法中衍生得來。 閻闖主修的‘紅纓槍’,就是‘花槍’的一種—— “七尺花槍八尺棍,大槍一丈零八寸。” 花槍相比大槍,所需力量某種程度上更小,與大槍相比,用法更多借鑑短兵器,相對更加靈巧,一般比較適合靈動的槍法,因為較短,所以適合兼槍帶把的槍法,更加靈活。 “如今我拳法大成,在這基礎上,練習槍法,事半功倍。” 先拳腳。 後兵器。 這是大部分拳法傳承的傳統,其緣由,也正在於此。 不急不緩。 按部就班。 循序漸進。 根基為先。 這是“傳武”! 而閻闖此時,就到了鑽研器械兵刃的階段。 其主修,是為槍法。 ‘程家拳’中的槍法講究‘槍如蛇行,手足迅疾,見肉分槍,貼杆深入,圈為元神,分形入用,急進連擊,剛柔相濟,攻守兼施’,以扎法十八種、革法十二種、步法十五種為基本內容,都是從各門拳法中化用得來。 刺! 閻闖握槍,扎槍急進—— “單殺手扎、左右串扎、左右圈扎、穿簾扎、帶扎、左右插花扎、提壺扎、實扎、回龍扎、月芽扎、子午扎、截槍扎、無中生有扎、迎槍扎、虛扎、騰蛇扎、鴛鴦扎、降扎。” 此為‘十八紮法’。 “劈槍倒手、挑槍倒手、纏槍倒手、和槍倒手、流槍倒手、擊槍倒手、蓋槍倒手、提槍倒手、撲槍倒手、鉤槍倒手、卷槍倒手、封槍倒手。” 革法也稱倒手,此為‘十二革法’。 至於步法,則全在拳法中。 扎法是攻人之槍法。 革法是開槍之法,屬防守槍法。 只要將這十八紮法、十二革法與十五種步法練到紮實,熟練配合,便可達到槍法第六品‘力鬥’之境。 “前朝槍術宗師吳殳所作《手臂錄》對各家槍法及單刀作了精闢的論述,將槍法分為六品:神化、通微、精熟、守法、偏長、力鬥。” 一曰‘神化’,我無所能,因敵成體,如水生波,如火作焰。 二曰‘通微’,未宏全體,獨悟元神,以一御百,無不摧破。 三日‘精熟’,敏悟未徹,功力甚深,猶如魯賢,學由身入。 四日‘守法’,有傳必習,不替家門。 五日‘偏長’,手、足、身、目,深有一得。 六日‘力鬥’,虛實全無,動即犯‘硬’。 所謂‘力鬥’,即能以槍法對敵,但不通虛實,只知道照本宣科,使的是槍,實則蠻力,只能算是槍法初入門階段。 閻闖目前,就在此境。 “我下一步,須在手、足、身、目方面,有一所長,能克敵制勝,得一絲槍法精髓,這便是五品‘偏長’!” 閻闖挺槍,扎、革、步,三法皆熟! …… 師父走後的第三天。 想他。 杜寒風只是插曲,處理之後,閻闖仍是有條不紊的習武以及管理武館。 武館方面,二十來個剛入門的弟子正在修習‘馬步樁功’,這是‘程家拳’的入門功夫,難度不小,例如魏全,連同‘十二橋手’,苦修三年才‘登堂入室’。 這是門檻,是修習‘程家拳’的一道門檻。 閻闖六歲來武館,二十年間,看到過許多的師兄弟就被這道門檻攔住,遲遲不能將‘銅橋鐵馬’練通,一年兩年,看不到希望,最終放棄,選擇離去。 能像魏全這樣一門心思堅持三年的,其實少見。從這方面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