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2/2 頁)
而是它內部日益加劇的腐敗導致的。
第33章 王侯們的反抗與教會的分裂
羅馬教會在保證其在基督教國家中的領導地位的鬥爭中表現出了一個極大的弱點,那就是教皇的選舉方式問題。
如果教皇確實要實現自己明顯的野心,在整個基督教世界建立唯一的統治和和平,那麼擁有強大、穩定而持久的領導權就成為必需。在有機會實現這一點的那些偉大的時代裡,首要的事情在於:教皇在位期間應該是年輕力壯的;教皇應該選定自己的指定繼承人,並能同他商討教會的政策;選舉的方式和程式應該是清楚、明確、固定且沒有爭議的。但不幸的是這些條件一個都沒有實現。人們甚至不清楚誰在教皇選舉中有選舉權;也不知道拜占庭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在這個問題上是否有發言權。那位偉大的教皇兼政治家希爾德布蘭德(即格列高裡七世,1073-1085年在位),為使選舉正規化做了很多工作。他將選舉權侷限於羅馬的主教,同時把皇帝的權力縮小到只擁有教會讓予他的形式上的批准權。但是他沒有選定自己的繼承人,故意讓主教們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結果,有時教皇位置空缺竟能達到一年多。
直到16世紀,在整個教皇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缺乏穩定的制度的後果。在很早以前,就出現過有爭議的選舉,同時有兩三個人自稱為教皇。這時教會就不得不忍辱求助於皇帝或外部調停者來解決紛爭。同時,每個大教皇生涯的結束,都留下一大堆的疑問。他死後,教會很可能沒有領導者,群龍無首,毫無效率;或者教皇被他的老對手所取代,他們只熱衷於不信任和取消原來教皇的工作;甚至有一些已經徘徊在墳墓邊的老人來繼任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