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2 頁)
第21章 早期羅馬帝國平民的生活
公元前2世紀建立、從奧古斯都&iddot;凱撒起繁榮昌盛了200年之久的和平穩定的羅馬帝國後來陷入混亂,最終滅亡了。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先關注一下這個大帝國中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那時距今還不到2000年,和平期間的羅馬帝國及漢朝中國的文明人生活,和他們的文明的後代、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接近了。
這時在西方國家,錢幣已經普遍流通了;在僧侶社會之外,出現了很多非官員非僧侶但有獨立財產的人民;出現了寬闊的道路和屋舍,人們的旅行比以前方便多了。與公元前5世紀之前相比,人民的生活更加自由了。以前,由於受傳統習慣的桎梏,一般文明人都終生居住在狹隘的部落和國家中,只有遊牧民族才出外貿易或旅行。
但是羅馬帝國與漢朝統治下的廣大區域的文明並不相同。各地有各地的文化色彩,不同地方之間的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就像今天英國統治下的印度一樣。羅馬的駐軍和殖民地雖然廣泛分佈在其統治下領土上,崇奉羅馬神靈,使用拉丁語言,但是在羅馬入侵之前就存在城鎮和城市的地方,雖然服從羅馬,卻仍實行自治,並且,至少在某一時間,只供奉本地的神靈。拉丁語在希臘、小亞細亞、埃及以及希臘化的東方的大部分地區,從來沒有流行過,佔據主要地位的仍是希臘語。後來成為使徒保羅的塔蘇斯人掃羅是一個猶太人,也是一個羅馬市民;但是他卻不用希伯來文,而是用希臘文來交談、寫作。雖然希臘人統治下的塞琉古斯王朝‐‐安息王朝不在羅馬境內,雖然它在波斯推翻了希臘人,但那裡卻仍然十分流行希臘語。迦太基雖已滅亡,但在西班牙及北非的某些地方,迦太語仍流行了很長時間。在羅馬走上歷史舞臺前就曾繁盛過的塞維亞城,雖然距離羅馬駐軍的義大利只有幾英里遠,但其居民仍然信奉本族閃米特的女神,使用閃米特人的語言。公元193年到211年統治羅馬的皇帝塞弗拉斯,一直使用自己的祖國語言‐‐迦太基語,後來才學會了拉丁語;據說他的姐姐一生都沒有學會拉丁語,甚至在對那些羅馬傭人下令時,也使用腓尼基語。
但是,羅馬帝國把許多以前沒有大型城市、盛大廟宇和文化的地方都拉丁化了,例如高盧和不列顛等國家、達契亞(即今羅馬尼亞的大部)、龐若裡亞(即多瑙河以南的匈牙利)等城市。羅馬先向這些國家進行文化輸出,然後在那裡建城設鎮,在那些地方使用拉丁語,讓他們奉祀羅馬的神,後來又向他們灌輸羅馬風俗。羅馬尼亞語、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等都是由拉丁語演化而來的,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當年拉丁語和羅馬習俗是如何地普及。後來,非洲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也都使用拉丁語。不過埃及、希臘以及其他東方帝國都沒有被拉丁化,他們保留了埃及和希臘的文化和精神,在羅馬,甚至受過教育的羅馬人,仍然把希臘語當作紳士語言來學習,並認為希臘文學和希臘知識要優於拉丁文學與拉丁知識。
在這個各種形式混合存在的帝國裡,生產方式和商業狀況自然也非常龐雜。農業仍是重要的生產部門。我們前面已經提過,在義大利,自由農民曾經是初期羅馬共和國的支柱,但自從布匿戰爭後,他們被奴隸勞力所取代。在希臘人的世界裡,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耕種方法,亞加狄亞人的耕種法是所有自由市民都參加勞動,斯巴達人則認為勞動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因此訓練了專門的奴隸階級‐‐希洛來耕種。但這些都已成為過去,在希臘化的大多數國家中,領地制度和奴隸勞動開始風行。這些農耕奴隸是被俘虜來的,有的則天生就是奴隸。他們言語互不相通,彼此不能交流,所以也沒有產生一致反抗壓迫的意識。奴隸們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