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水淹遂寧(第1/2 頁)
劉文秀在營中越發不安,他只好隨手拿起一本書,想要安撫自己躁動的心緒。
他隨意翻開,強迫自己看下去。只見那書裡這樣寫道:
“卻說張合引軍追至漢水,忽聽一聲炮響,趙雲引一軍從山谷中殺出。張合大驚,急令軍馬退後。趙雲領軍衝突,張合軍大亂。趙雲乘勢追殺,張合軍死者無數。趙雲見張合敗走,遂引軍追之。追至漢水邊,張合軍已渡水而去。趙雲見水勢洶湧,不敢輕進,乃令軍士築起土壩,以阻水勢。張合見趙雲築壩,知其欲以水攻,遂令軍士連夜掘開壩口。趙雲見壩口已開,水勢洶湧而下,乃令軍士乘筏而下,以攻張合。張合軍在水中,不能抵擋,死者大半。趙雲乘勝追擊,大獲全勝。”
“不好!”劉文秀一下驚坐起來,“敵人萬一要用水攻,自己這些人豈不是……”
劉文秀心中一緊,額頭上不由自主地滲出了一層細汗。他知道,水攻乃是兵法中最為兇險的戰術之一,一旦被敵人運用得當,便能造成巨大的傷亡。他立刻站起身,快步走出帳篷,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諸位將軍,”劉文秀沉聲說道,“我等大營位於涪江、渠水之畔,連日大雨,江河暴漲。我們不能不防吳三桂的水攻之計。大家有何高見?\"
眾將面面相覷,一時間無人發言。劉文秀見狀,心中更是焦急,他知道時間緊迫,必須儘快拿出應對之策。
就在這時,一位年輕的將領站了出來,他是劉文秀的親信,名叫李巖。
“將軍,末將有一計,或許可以破解吳三桂的水攻。”李嚴說道。
劉文秀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焦急,“李將軍,快快道來。”
李巖上前一步,低聲在劉文秀耳邊說出了自己的計策。劉文秀聽後,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好,就依李將軍之計行事。傳我將令,全軍立即準備,以防不測!”
是夜,劉文秀命令全軍向寨子山上轉移,僅餘數百精通水性的將士繼續留守大營,造成大軍尚在的假象。
同時,他命李巖帶三百精通水性之士,每人攜挖掘工具,沿著渠水,小心避開遂寧探子,朝遂寧城北而去。
遂寧城北八里之外,坐落著一個名為石溪的寧靜村落,它依偎在渠水之西,與渠水相隔一里,而與涪江則有二里之遙。換句話說,在這一段,涪江與渠水之間僅相隔一里的距離。
這個曾經因戰火而荒廢的村落,在今夜卻迎來了三百名壯漢的聚集。他們身披簡陋的蓑衣,手中緊握著鋤頭和鐵鏟。雨水順著他們的面頰滑落,浸透了衣物,又從他們手中的工具上滴落。
領頭的正是李巖,他將這一里長的河堤劃分為六段,並將三百名士卒分成十二個小隊,每兩隊負責一段,不間斷地輪流進行挖掘。
經過大約三個時辰不停的勞作,他們已經挖掘出了一條寬三丈、深一丈的巨大引水渠。現在,只待將兩邊的堤岸打通,涪江的水流便能順著引水渠湧入渠水。
狹窄的渠水河道無法承受洶湧的江水,一旦氾濫,必將沖垮脆弱的河堤,讓洪水肆虐遂寧城。
大雨稍歇,李巖果斷地指揮士兵撤退至石溪村的安全地帶,同時挑選了兩名擅長水性的壯士,與他並肩作戰,精心布放慢炮。
這種慢炮,自明朝嘉靖年間誕生,以其定時爆炸的特性,成為了戰場上的隱形殺手。它的外表如同精緻的藝術品,卻在點燃引信後,暗藏殺機,一至兩個時辰內必將引發災難。敵人往往因好奇而拾起,卻不知這正是他們致命的誘惑。
《淵鑑類函·武功·火攻三》上這樣描述:“曾銑在邊,置慢炮。法:炮圓如鬥,中藏機巧,火線至一、二時才發,外以五彩飾之。敵拾得者,駭為異物,聚觀傳玩者牆擁,須臾藥發,死傷甚眾。”
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