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5 頁)
郡國不得私鑄錢。�
夏,大水,關東餓死者千數。�
始令入谷補官,入財為郎。六百石為郎官。�
秋9月,詔遣博士分循行天下,籲民相救災民。諭告所抵:“吏民有振救饑民免其厄者,具舉以聞,紀功。”�
張騫使烏孫歸。�
[又以張騫為中郎將,將300人。人配馬各二匹,牛羊萬數,齎金幣帛直數千鉅萬,組成商隊。使之遠赴西域,與通商為市,求購其駿馬。商隊到達烏孫、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闐諸國。由此,西域36國與漢始通商路。]�
[何按:此即絲綢商路開通之始也。]�
封張騫為大行令(外交部長)。列於九卿,歲餘卒。“其後歲餘,騫所遣使皆頗與其人俱來,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
得大宛汗血馬,名曰“天馬”。覆命使者入西域求之。�
[趙翼雲:自漢武擊匈奴,通西域,徼外諸國無不懾漢威。是時漢之兵力實強,晁錯謂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張湯亦謂外夷兵刃樸鈍,胡兵五當漢兵一,今頗得漢巧,猶三當一,此可見兵威之足服諸外夷也。而其時奉使者亦皆有膽決策略,往往以單車使者,斬名王、定屬國於萬里之外。]�
[是年三月雪,平地厚五尺。]�
大興水利,開龍首,靈軹,成國等渠(運河)。��
元鼎三年(B144,丁卯),43歲。�
冬,關東大飢,人相食。�
冬,徙函谷關於新安,以故關為弘農具。�
11月,令民告緡,舉者得其半。�
[呂思勉曰:“楊可告緡,遍天下。中產以上大抵皆遇告。杜周治之,獄少反者。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監往往即治郡國緡錢。得民財物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田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商賈中家以上,大抵破(《食貨志》)。”此政與20世紀之打土豪分田地相仿也。]�
常山王薨。子有罪,坐廢國除。�
匈奴伊稚斜單于死,在位計十三年。子烏維單于立。�
張騫於本年去世。�
封方士欒大為樂通侯,位上將軍。��
元鼎四年(B113,戊辰),44歲。�
冬10月,行幸滎陽,還,至洛陽。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始除告緡法。�
天子郊雍,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後土無祀,則記不達也。”有司與太史令談、祠官寬舒議。�
二月中山靖王劉勝死。�
設立樂府官署。(元狩三年始立樂府,本年復設樂府官署。)�
[樂府之制,其來已久,殷有瞽宗,周有大司樂,秦有太樂令,太樂丞,皆掌樂之官也。然樂府之名,則始見於漢。樂府之立為專署,則實始於武帝。《兩都賦·序》:“大漢初定,日不暇給。至武、宣之世,乃崇禮官,孝文章。內設金馬石渠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
《漢書·禮樂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
《漢書·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採歌謠,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
《漢書·外戚列傳》: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云雲。](顧亭林曰:“樂府是官署之名。其官有令,有音監,有遊徼。《漢書·張放傳》:使大奴駿等四十餘人群黨盛兵弩,白晝入樂府,攻射官寺。《霍光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