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再亂(第1/2 頁)
生活在江東的項羽,對巴蜀和漢中並不瞭解,就是智囊范增也以為這幾個地方是不毛之地,此時更別說劉邦和他的部下了,但是劉叔曾經遊歷過巴蜀地區,知道此地乃龍興之地,這裡曾經還有個比夏朝還早一千年的古蜀國,《黃帝外經》還記載巴蜀這裡是黃帝的誕生地,有一條龍脈正等著劉邦。於是劉叔讓張良,蕭何去安撫眾人。
巴多山地,自古以來由山地間的巴人所統轄。由於山區交通非常不便,巴人一直獨立的生活。蜀由於秦惠王時張儀、司馬錯等人的開拓,後來更有李冰父子在水利方面的建設—都江堰,使蜀中生產力倍增,成為天府之國。不過由蜀要進入關中,一定得經過漢中。漢中是塊盆地,和關中有山勢險要、交通困難的阻礙,因此任何人只要一到這裡,想再進入中原比登天還難,蕭何對於漢中的重要性瞭如指掌,就鼓動劉邦請求項羽把漢中盆地也封給劉邦。
范增不知地理卻知人心,他曾建言只要一聽到巴蜀、漢中這些地名,劉邦手下的兵馬會立即解散掉一大半!從巴蜀到關中,那裡的道路走起來又艱險又困難,只有靠人搭建的棧道才能接通。因此,自古以來只有關中地區的犯人才會被派到那種地方去。
劉邦知道這是項羽故意在整治自己!他認為自己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出頭之日了,可是這時候,蕭何卻提出相反的看法。他說:“我們在漢中建立王朝固然險惡,但總比平白的犧牲性命還好吧!我們的力量比不上項羽。如果分我們到其他地方,項羽一定會找藉口攻打我們,如今我們在這犄角之處,遠離中原更遠離項羽,正是我們暗中發展實力的大好時機。我希望大王你能夠先在漢中建立政權,招募賢明的人才,使百姓對王朝有充分的信任,等到我們完全穩定巴蜀以後,再反過來收復關中的其他地區,有了這樣的實力後,再來和項羽爭奪天下。”
劉邦很快認同了蕭何的看法,表示自己接受分封。他以蕭何為丞相,準備遠赴巴蜀、漢中,在那裡建立起一個王國。接著,劉邦又以漢王的身份,賜給張良黃金百兩和珍珠寶物二斗,張良卻將這些東西轉送給在鴻門宴中保護了劉邦的項伯。劉邦另外還準備了許多的禮物,讓張良送去給項伯,希望項伯向項羽提出請求,將漢中盆地整個封給劉邦。而項伯也盡了這份努力,很快讓項羽同意了這項要求,劉邦就擁有了整個漢中盆地。
漢中盆地是蕭何向劉邦指名道姓提議的,漢中盆地在當年劉邦入關時,蕭何收集的地圖中就感覺非常重要,地圖上畫著兩座大山南北相望,中間又有一條有名的大河名曰漢水,正好形成了兩山夾一水的地勢。而漢中取名也是因為當年周昭王南下討伐荊楚,歸國途中橋樑崩塌,落漢水而死。漢中土地肥沃,物產極其豐富,又是進入關中的必經之路,有了漢中盆地這個大糧倉,士兵就都能吃上飽飯,正所謂足兵足食。
劉邦雖然一肚子氣,但是此時只能嚥下淚水,雖然劉邦做了漢王,但是手下士兵果如范增所言,每日都有逃兵。幸好蕭何,張良不時開導,劉叔也說“不必生氣,項羽分封很不公平,和他關係好的他就封個大點的地方,和他關係差的就封個小地方,他不喜歡的人甚至不封,不要說你不服,不服氣的大有人在,你只要和入關前一樣就可以了。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我曾聽聞蜀地有個古蜀國,我最近會去探查探查。夏侯嬰,曹參他們你多加安撫,士兵走了還能再招,若是這些大將走了,你再想東山再起就難了。”劉邦點頭稱是!
劉叔就動身前往古蜀國,只是古蜀國滅亡已久,劉叔也只在金沙山附近發現了一些遺蹟,蜀地倒是流傳了不少傳說故事,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神醫叫做岐伯,劉叔記得《黃帝外經》裡也有記載,中原發生了大瘟疫,黃帝束手無策就去蜀地向岐伯請教醫學,經過兩位齊心協力的合作,中原的瘟疫很快就得到解決,岐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