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一遊(第1/2 頁)
劉叔每日在雲山上勤練劍術,道行也日益提高,只是越往後增長的速度越慢,菩提祖師曾言修煉總會遇到瓶頸,這時候就需要外力或者機遇,倒時只需順勢而為自然能夠突破,多出去走一走碰一碰有時候這機緣來了,那時破境就如潤物細無聲一樣。劉叔在雲山也呆了大半年了漸漸的道行再難前進,想著是時候出門歷練一番了,前幾日讀孔丘孟軻頗有感悟,感覺機緣就在此處,正好沛縣離陬邑也不遠,便下了山去往附近城鎮尋那馬車了。
到了城鎮,劉叔坐上馬車離開雲山地界,向著陬邑而去,過了關口守衛正常盤查,劉叔已經在沛縣換過照身貼,此處還是楚國境內,劉叔在車上和人閒扯陬邑名人,有人就聊道:這孔丘死後,弟子們守墓三年便紛紛離去,只有子貢又守了三年,劉叔心想孔子的徒弟還是尊師重道的,特別是子貢想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又多守了三年;現如今儒家據說分為了八派,子張、子思、顏氏、孟氏、漆雕氏、孫氏、仲良氏和樂正氏,劉叔沒想到孔丘死後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分歧,不禁又對儒學有所失望。馬車上又有人說魯公還寫了一篇文章祭奠孔丘,說:為什麼蒼天如此不公,不為我留一位智者在身邊,讓我做一個好國君,讓我的百姓安康幸福,當下我孤獨又憂愁,學習沒榜樣,治國也難。
劉叔聽到這裡也是想笑,這魯公真作秀能手。那人又繼續說:周公之後,禮樂傳統最深的魯國現在也開始實行法治了,孔丘活著得不到重用,死了倒成了典範,我聽說魯公在打獵時捕捉到了麒麟!劉叔一聽這訊息,打了個機靈,這倒是一條有用的資訊。曾有傳言孔丘的母親在懷著孔丘時,去尼丘山上祈禱時遇見了一隻麒麟,突覺腹痛難忍誕下孔丘,因此孩子名孔丘。劉叔想起這事又細細問起那人,“原來魯國人子鉏商在打獵時捕獲了一頭麒麟,有人把這個訊息告訴了當時已經人至晚年的孔子,孔子見了已經奄奄一息的麒麟後倍感傷心,命人對麒麟加以救治,奈何麒麟驚嚇過度沒過多久便死了……”
馬車一路顛簸到了陬邑,這裡曾經也是魯國的國都,現在已經改名叫魯縣了,車伕說這裡也是黃帝生地、神農故都和商殷故國,也不知是真的還是自誇。劉叔問了路人前往孔子舊居,這裡如今已經成了廟屋,那魯公怕也是心裡過意不去,在孔子死後第二年下旨蓋的,原先蓋的時候也只蓋了三間,現在周圍已經越蓋越多,聽說裡面住的倒都是孔子後裔和門生後裔,劉叔想進門一看,通了名姓劉叔被請去老宅,只見案臺上供著孔子的靈牌,屋內還有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車服、禮器……孔家眾人見有人進門倒好生奇怪,有人問道“你是何人來此何干?”劉叔道“弟子讀過《論語》,對孔夫子仰之彌高,肅然生敬,今日前來只為瞻仰孔子舊居,舊物。
孔家人平時也沒什麼客人,這種對孔子推崇備至的也算是稀客了!孔家人又問劉叔還讀了哪些典籍?劉叔道“除了論語,詩書禮樂易春秋弟子都拜讀過。”孔家眾人啞道:“哦,連先祖修訂過的六經也讀過?請上座。”說完行了一禮,劉叔說“客氣了,客氣了!孔夫子之學博大精深如今只是明珠埋沙早晚都會含弘光大的。”孔家人聽言滿臉欣喜,這時孔家主家孔謙進了老宅,和劉叔見禮後問道:“我觀先生非常人,應是仙家方士吧?”劉叔一愣,這人好毒的眼光,就問“您怎麼看出來的?”孔謙說:“先祖修改六經裡面就有易經,外人或許少讀,我等宗家後輩自然是常讀的,故對先生這類方士也是略知一二,儒家原先也是起源於巫術。先生既然對先祖如此推崇備至,今日相遇也是有緣;我欲與先生結個善緣,我這裡有一本先祖和南宮敬叔適周問禮於老聃的手草本,今日就送於先生!”劉叔聽是手草本,也不客氣,接過竹簡翻來,只見上面寫道:
聽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