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天國抗旱(第2/3 頁)
年達到巔峰。尤其是山西和河南這兩個省份遭受的損失更為慘重。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光是山東、山西以及直隸三個地區受災的州縣總數便高達 955 個!其中,山東有 222 個州縣受災,山西則多達 402 個,直隸也有 331 個州縣未能倖免。更令人痛心的是,這些受災區域大多集中在人口密集之地。根據事後的估算,受到此次災害波及的百姓數量約在 16 億至 2 億之間,幾乎佔據了當時全國總人口的半壁江山。幸運的是,太平天國在建國之後大力興修水利工程,積極擴建糧倉儲備,並斥巨資從海外購進大量糧食。正因如此,那些因饑荒和瘟疫而喪生的人多數來自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死亡人數大致在一萬餘人上下。
災難發生之後,時間來到了 1876 年 1 月。此時,經過魏宣武的提議,顧嘉蘅開始著手組織政務院展開相關議題的討論。最終決定,由天國財政部撥出歷年來積攢下來的高達兩億天道元的鉅款,用於徵召那些遭受災地區域的民眾,讓他們參與到全國範圍內大規模修路工程之中。這樣一來,既可以透過勞動來代替救濟,幫助災民們度過難關;又能夠推動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可謂一舉兩得。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英國政府為確保其在華數十條鐵路工程能夠順利推進,不惜從遙遠的印度源源不斷地運輸大量糧食來滿足築路工人們的需求。與此同時,美國、德國、俄國以及法國等國家在華的合資商人們同樣不遺餘力地從海外進口大批糧食,以此維繫他們各自企業的正常運營。然而,面對這場持續四年之久的罕見旱災,天國全國上下都陷入了困境之中。除了那些外資企業之外,整個國家不得不採取節衣縮食的措施,並實施嚴格的糧食限量供應制度:每個國民每天僅能獲得半斤糧食、半斤蔬野菜、五克鹽和五克食用油;而每季度,則每人可分配到一斤肉類。至於軍隊中的戰士們以及參與修路的民夫,則每日額外增加半斤糧食和五克食用油的供給量,並且每月還能領到一斤肉作為補充營養。身為天國領袖之一的魏宣武更是身先士卒,帶領全家人整整吃了四年的素食。他不僅將自己理應得到的那一份肉食貢獻出來,還將多年積攢下來的兩千天道元分別捐贈給了北京的育嬰堂、慈善堂和百歲堂。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迅速傳遍全國,各級官員和商人們紛紛仿效,一時間形成一股樂善好施的良好風氣。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在此次大災難期間果斷頒佈禁令,嚴禁使用糧食釀造酒類飲品。這項決策旨在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存需求,避免寶貴的糧食資源被浪費。在這個艱難時刻,全體國民齊心協力,共度時艱,展現出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和團結互助的精神風貌。
,!
傅蘭雅與俄國就《尼布楚條約》以及其他跟清國簽署的合約談判了數年之久,但卻沒有一項得到真正的落實執行。時間來到 1876 年,此時正值太平天國大旱之際,國力疲弱。俄國見有機可乘,便迅速調遣軍隊前往尼布楚和雅克薩等地,並在這些地方集結重兵,其矛頭直接指向璦琿地區。不僅如此,他們還派遣了超過一萬名士兵駐守巴爾喀什湖一帶,態度強硬地要求太平天國必須承認之前所有與清國簽訂的協議,並將七河地區歸還給俄國。如果太平天國不答應這些條件,那麼俄軍將會毫不猶豫地發動進攻,攻佔璦琿城,進而妄圖奪取整個黑龍江省。值此危急時刻,商會長鬍雪巖號召商會捐資三百萬天道元從越南、緬甸、暹羅購買大量糧食等物資送往黑龍江省、新疆省,太平天國軍務制置院也批准動用輜重旅運送大批軍火到黑龍江省、新疆省。黃呈忠第七野戰師、左宗棠第十野戰師及黑龍江省、新疆省地方部隊也嚴陣以待,沙俄見太平軍防守嚴密無懈可擊,也不敢輕舉妄動,便提出只要太平天國承認所有原與清國所籤合約,俄國願意讓出七河地區,再助天國糧食百萬噸渡災。傅蘭雅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