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路線問題(第1/4 頁)
淮水北岸。
當鍾離眛這個秦軍的「大功臣」被趙佗的短兵「請」上岸時,還有種恍忽的感覺。
他精心設計的詐降之計,在這支秦軍面前竟如同兒戲一般。
那些秦卒拿出秦弩,一陣箭失狂射就將鍾離眛寄予期望的楚人勇士射翻了一半。
剩下的楚人見勢不妙,駕舟逃遁,導致這番突襲成了一個笑話,計劃直接破產。
「這一次的事情,想來鍾離人會幫你傳遍整個楚國,就連楚王也會知道是你鍾離眛幫我們渡過了淮水,你將成為楚人口中最痛恨的‘叛賊,。不過你做的事情對我秦國來說卻是一場大功,絕不會虧待你。」
「此事你再好好思量下吧,但你可不要想著逃跑哦。」
趙佗走過來,在鍾離眛耳邊輕輕說了一句。
然後他吩咐了一什精銳士卒看住此人後,便大步向前走去。
在歷史上,鍾離眛能得項羽器重,還被劉邦嫉恨到親自下令追殺,可見此人的才能很強,絕對是大將之才。
且鍾離眛如今年歲還不大,正是趙佗收服的好時機,更別說對方還來了這麼一出「詐降」之計,將他自己給親手送了過來,趙佗自然是笑著受了。
不過如今他們剛渡過淮水,回秦之路尚有一大截,事情還有很多,趙佗只能將鍾離眛之事暫且放下,等脫離了險境再慢慢考慮如何來操作。
反正先把人抓住再說。
至於現在,趙佗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
比如,確定接下來的行軍路線。
「項燕在下蔡附近大敗我軍,他的主力定然在吾等的西邊,不管他有沒有渡過潁水去支援項城的楚軍,下蔡至鉅陽這一範圍都是楚軍雲集之地,吾等不能往西走,否則會撞上楚軍主力,故而不能去和項城附近的蒙武將軍匯合。」
軍議上,辛梧首先排除了西向的方案
眾人皆點頭稱是。
除了辛梧說的項燕大軍雲集西邊的關係外,趙佗心中還擔憂這麼多天過去了,蒙武那邊怎麼樣了?
若是蒙武一敗,西邊就是死地啊。
趙佗心中憂慮蒙武勝敗,但面上卻不露聲色。
這時,辛梧一指畫在地上的地圖,說道:「所以離吾等最近的就是睢陽東南,芒、碭附近,那裡如今被我軍控制,只要能到此處,我們就能得到友軍掩護,脫離險境,從睢陽回去!」
趙佗眼睛微眯,看著地上的簡陋圖示,一個大鵝卵石和幾個小石頭按方位擺放,代表著他們北邊的幾個城邑。
睢陽,就是商丘,昔日的宋國都城,後來是魏國大宋郡的重要城市。去年秦軍滅魏,將這裡拿下,睢陽就成為秦國東部的一個重要據點。
隨著李信伐楚,駐紮在睢陽的一萬秦軍也接到命令,南下佔領芒、碭地區,對楚國東部進行羊攻,形成壓迫之勢。…
相應的,楚軍在睢水附近的相邑也集結了一部分兵力,與睢陽芒碭方向的秦軍進行對峙。
因為這邊是羊攻,秦軍又都是些雜牌部隊,雙方兵力也差不多,所以相較於正面戰場的熱火朝天,芒碭相邑這一段基本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秦楚兩軍只是相互牽制,並沒有展開大戰。
從距離來看,趙佗這一部和芒碭秦軍之間有差不多近千里的路程,但路上的楚國大城並不多,也就蘄邑、銍邑以及相邑等幾個大城。
其中蘄邑、銍邑等城的兵力應該被抽調到西邊的項燕兵團或是北邊的相邑去了,所以這幾個地方兵力空虛,趙佗若是率軍北上,沿途攻城補充糧秣,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唯一麻煩的就是在他們回秦的最後一關,相邑一帶,聚集了一支楚國
大軍,怕是有上萬人,阻擋著他們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