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現形(第1/4 頁)
「鍾離子國,亦是伯益之後,嬴姓之國。昔日國亡後,吾等先祖就以鍾離為氏,繁衍至今。」
「所以我嬴姓鍾離氏,往上追朔,和秦、趙二氏皆乃同姓同祖,故而縣公很願意相助秦國。」
「聽聞辛將軍和軍候領兵來此,縣公當即決定相助秦軍渡河,這亦是感念祖上的淵源啊」
淮水南岸,鍾離眛臉上帶著諂媚的笑,向身前的少年秦將介紹著鍾離和秦的淵源,並給鍾離縣公的投降拉扯出一塊遮羞布。
這一追朔,竟直接扯到一兩千年前,倒是讓趙佗覺得很好笑。
如果還在西周的時候,大家見面,亮出姓氏攀扯親戚關係,倒是還行。
所謂姓氏,姓以明血緣別婚姻,氏則分族屬別貴賤。兩人見面,一亮出姓就知道祖上是不是同一家。
但到了平王東遷,周室沒落,天下之間列國征伐,連周王肩膀都被射了一箭。
下面的諸侯誰還管你姓什麼,是不是一個祖宗出來的,直接開戰滅國搶人佔地就是了,此乃昔日孔夫子所云「禮崩樂壞」之世。
等到了戰國之後,天下諸國更是毫不在意這些。秦、趙同祖,皆為嬴姓之國,雙方還不是打的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打仗的那會兒都只想著把對方,誰還會提那一兩千年前的親戚關係啊。
所以鍾離眛在這時候攀扯血緣,讓趙佗頗有忍俊不禁之感。
不過真算起來,他鐘離眛和趙佗都姓嬴,往上一算,那還真是一個祖宗呢。
其實鍾離眛心中也很鬱悶,按照昨日和秦軍的約定,他們鍾離一方只需提供好秦軍所需要的糧秣衣食,和渡河的船隻就算完成約定了。
縣公甚至都不需要親自出城,他鐘離眛也可好端端的立在牆頭,親眼看著秦軍渡淮,然後來一出飛舟擒將,抓住那秦將辛梧,立下大功。
哪料到今日一早,秦軍還沒有開始渡淮水,就派人來城前提出新的要求。
他們的軍候,點名要昨日前去談投降約定的鐘離眛,親自去見他。
軍候?
不是那個裨將軍辛梧,反而是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秦軍軍候,還點名要自己去見他?
哪怕鍾離眛從小對自己的智謀頗為自負,但此刻面對這古怪的要求,也不由一頭霧水。
他暗暗尋思自己昨日的表現,應該沒露出什麼馬腳啊,怎麼會被秦人點名要見呢?
「眛啊,要不然就說你昨日受了風寒,一病不起,推了秦人的召見吧。」
鍾離縣公倒是頗為關心他,為他想了個拒絕的藉口。
如今大事在即,他還需要鍾離眛這個智囊在身側鼓氣指揮,鍾離眛一走,他就感覺心裡害怕的很,哪捨得再派出城啊。
鍾離眛略一思索,卻是拒絕了。
「不行,這藉口太過勉強,反而會引起秦人疑心,或者激怒對方。他們如今還沒有開始渡淮,若是因此誤了大事反倒不妙。」
…
「我鍾離眛只是一個區區小人,想來他們也不會拿我怎麼樣,縣公放心就是。」鍾離眛當時是這樣回答。
一來他確實怕自己不去,引起秦軍疑慮,或是激怒對方,壞了大事。
二來則是自負智謀勇氣,他相信自己就算再進秦營,也能再出來,這是他對自己的自信。
第三,就是鍾離眛也很好奇那個所謂的秦人軍候到底是誰,為什麼會點名見他這個小人物,找他去秦營又要做什麼,此事真是奇了怪了。
所以鍾離眛來了,見到了趙佗。
那個他昨日記憶猶新的少年秦將。
好傢伙,不到二十歲的軍候,莫非是哪個秦國重臣
的子弟,年紀輕輕竟然在秦軍中擁有這般重要的地位。